说起机枪在中国,很多人就要念叨早在康熙年间的戴梓“连火铳”的段子,这个以讹传讹的段子把机枪的发明者按在了戴梓头上。
不是,机枪其实是倪大红老师发明的。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机枪都是倪大红老师发明的,尽管这挺捷克造的ZB-26道具机枪有点穿帮。
据说,清朝著名的武器发明家,自动枪械专家,戴梓教授,利用永乐大典里的图纸,研制了一种叫做 “连火铳”的连发速射武器,在当时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
历史学家们考证“连火铳”的主要依据是《清史稿》的这句话:“梓以布衣从军,献连珠火铳法”。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了加强版,让人们对这种连发武器有了新认识:“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牡牝,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
从事中国古代机械史和战争器械研究的专家陆敬严先生认为,“连火铳”就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
然后,《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以及《中华科技五千年》等文献就把戴梓的28连发火铳认定为现代机关枪的鼻祖,谣传至今。
实际上,戴梓的28连发火铳就是一种能手动连续供弹的火枪,通过扳动一个扳手,可实现弹头和火药的分别装填,早在1650年就在欧洲发明。
最确凿的证据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近年发现的一支清代康熙初年外国进献的火枪,构造就与《阅微草堂笔记》的记载十分相似。
戴梓的连珠火铣很可能是对一杆来自昂里哑国连珠枪的改进或仿制。这种火枪因为造价高昂、设计复杂和可靠性不高,只能作为玩物,是绝对不会大批量装备到军队的。
而准确定义的机枪,全称为机关枪,带有两脚架、枪架或枪座,是一种全自动、可快速连续发射子弹的枪械。是指在前一发子弹射击后,扣住扳机不放时能够自动连续完成下一发子弹的装填和射击的全部动作的口径20毫米以下的自动武器。
从构造原理来看,连珠火铳与真正的机枪根本不是一回事。连珠枪不是自动武器,不能自动完成连续射击的过程,因此把戴梓称为“机枪祖先”是错误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