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

贺绿汀

00:00
02:44
三十、贺绿汀
(一)生平
贺绿汀,原名贺楷,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黄自的“四大弟子”之一,1931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主修理论作曲,师承黄自。1934年冬,入明星影片公司从事电影配乐工作,先后为17部影片配乐和作曲。1936年春,他加入救亡歌咏组织“歌词曲作者联谊会”,致力于救亡歌曲的创作和推广。1943年7月抵达延安后入鲁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二)音乐创作
1.器乐创作:1934年他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荣获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评奖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引起乐坛及社会的注目。前者以其清新质朴的民族风格和创意的钢琴织体,给中国钢琴创作民族化的探索开辟了道路,描写了一个江南水乡的牧童的形象。以及管弦乐《晚会》等。
2.歌曲创作:
(1)电影、话剧,注意通过优美、抒情的旋律对剧中人物的内心做深入细致的刻画,他很注意歌曲风格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如《秋水伊人》、《春天里》、《天涯歌女》、《四季歌》等。
(2)创作了《游击队歌》等抗日歌曲,以严谨的结构,质朴流畅的音乐语言和洗练的手法,生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与乐观主义精神。合唱曲《垦春泥》是一首无伴奏混声合唱曲,它通过描绘军民合作垦春泥的劳动场面,鼓舞军民同心协力为打败侵华日寇而斗争,独唱曲《嘉陵江上》是一首具有节奏自由、旋律口语化、接近于歌剧咏叹调等特点的作品。
《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贺绿汀创作于1934年的一部钢琴曲,曾荣获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评奖一等奖,引起乐坛及社会的注目,以其清新质朴的民族风格和创意的钢琴织体,给中国钢琴创作民族化的探索开辟了道路。
《牧童短笛》的曲式为三段曲式,整体结构简洁而严谨,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音乐模仿竹笛的吹奏效果,表现了牧童欢跃嬉戏的情景和调皮幽默的性格。最后又再现第一段的主题,但比第一段音乐更为流动和欢畅。全曲在完满的、对称平衡的结构中结束。这首乐曲采用民间风味的主题,优美动听的曲调,使它成为一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的钢琴曲。
《牧童短笛》使用了西方音乐中复调、和声、曲式等理论,贺绿汀创造性地将西洋复调技术和民族风格的音调相结合,却完全消除了西方音乐的影响,不但表现出了中国化的音乐美。而且对早期钢琴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他开辟了钢琴音乐写作中的复调技术的先河,促促进了复调音乐思维与复调音乐写作技术在中国早期钢琴音乐创作中的成功应用与进一步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