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儿媳指责丈夫出轨惹怒公爹,公爹:你在树林里的事咋不说

回顾:儿媳指责丈夫出轨惹怒公爹,公爹:你在树林里的事咋不说

00:00
05:12

出轨,原先说的是火车跑偏了道儿,后来呢,大家就拿它来形容夫妻背叛家庭的事儿。

听说,男女出轨这事儿,在古代可是少有的,多半都是现代才有的现象。

有个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在古代那会儿,社会制度严得很,男女出轨的事儿几乎没有。

为啥这么说呢?

这位历史学家又说了,古代男女出轨少,主要是因为——

第一,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在过去那段漫长的历史里,咱们民间都被封建礼教的思想笼罩着。那个“礼”,其实就是从氏族社会传下来的,带点儿宗教味儿的一种习惯和礼仪。后来呢,封建国家制度一出来,统治阶级就把它改头换面,变成了国家意志。

虽说“礼”不是“法”,但统治阶级觉得,“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矩,谁都得遵守。

《旧唐书·礼仪志》里头说,“礼”立了,朝廷就尊贵;郊庙的礼立了,人心就肃穆;冠婚的礼立了,长幼就有序;丧祭的礼立了,孝慈就显著;搜狩的礼立了,军旅就振奋;享宴的礼立了,君臣就深厚。由此可见,古代的“礼”可是涵盖了封建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是介于“法”和“俗”之间的东西。

封建礼教中,有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就是三纲五常。它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名分和相互关系。封建礼教明确指出,“夫为妻纲”。就是说,丈夫是妻子的“头儿”,妻子干啥都得听丈夫的。

有本史料中说,古代男子都要求女子不能走出“三门四户”。为了约束女子,她们从小就得缠足,长大后就成了小脚女人。小脚女人走路难啊,就算让她们出门,她们也不愿意。不出门的女子咋出轨呢?她们除了丈夫,根本就没啥异性朋友。就算想出轨,也找不到对象啊。

第二,古代族规严得很

古代有种特殊的社会制度,就是家族制度。

因为家族制度约束着男女的行为,所以,在古代,男女之间基本上是不会出轨的。

有个社会学家说,出轨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弊端之一。

男女出轨,容易被社会人诟病。但就算这样,男女之间出轨的事儿还是时有发生。

这不,2023年9月28号那天,安徽某地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儿——

事件

黄某,今年三十六,跟媳妇冯某某结婚都十多年了。平时,黄某在私企上班,冯某某就跟丧偶多年的公公黄某春在家忙活庄稼和家务。

2023年9月28号一早,冯某某不知从哪儿得知自己丈夫黄某跟村里一个妇女有不正当关系,于是就当着公公黄某春的面,对黄某指责了好几十分钟。可能是冯某某指责得太厉害,时间也太长,把公公黄某春给惹火了。黄某春竟然指着冯某某的鼻子大骂:“去年秋天,你在树林里干的那事儿咋不说呢?你还有啥资格指责我儿子?”冯某某一听公公这么指责,立马就蔫了。

黄某春的邻居仝某说:“我们家跟黄某春家就隔一堵墙,屋顶都是连着的。冯某某指责黄某那会儿,我正好在屋顶上摘花生,他们家发生的事儿我全看见了。”

仝某又接着说:“黄某出轨村里妇女的事儿,乡亲们都知道,就是没人明说。黄某春指责儿媳妇冯某某在树林里的那事儿,男方是谁,乡亲们也不清楚。反正,黄某春是有人提醒了才进树林里撞见儿媳妇的。不过,黄某春为了保全儿媳妇的面子,对外也没声张。总体来说,冯某某的生活作风也不咋地。她指责自己丈夫黄某,就有点儿‘自己一身白毛,还说别人是妖怪’的味道了。”

以上就是这事儿的大概经过。

乡亲们得知这事儿后,也是议论纷纷。

乡亲说法

乡亲黄某周:照我看,黄某是因为冯某某生活作风不检点,心里头憋着口气,想报复她,这才跟村里那个妇女搞到一起去了。说实话,黄某这人性格内向,又懦弱,在冯某某面前跟个隐形人似的。要不是他老子黄某春还在,能帮他撑撑场面,黄某的日子估计早就不好过了!

乡亲柳某榜:冯某某仗着自己长得漂亮,在黄某面前耀武扬威的,乡亲们看着都不顺眼。咋了?只许她自己出轨,不许丈夫黄某出轨了?这没道理嘛!

总之,乡亲们对这事儿议论纷纷的。

老胡看法

有个专家说,夫妻之间得互相忠诚,这是应尽的义务。要是夫妻里有一方出轨了,另一方也可能跟着出轨。从这事儿来看啊,专家的话好像还真有点儿道理。

老胡觉得,要想婚姻关系稳当,夫妻双方都得守住自己的底线,对婚姻、对家庭得忠实。不然的话,婚姻就容易出问题。

在这次的事儿里,冯某某指责丈夫黄某的同时,也得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错。俗话说得好:己不正,则难以正人。要是自己行为都不端,还怎么要求丈夫呢?

大伙儿觉得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