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问题是: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爱的描述,但现代社会对爱的定义,和以前想比,又有新的变量。如何在纷杂的世界中,更好地面对这个最重要的字?
济群法师答:爱,从个人、家庭到社会,有不同的定义。从个人来说,是带有贪的成分,隐藏着一种占有,一种粘著,一种依赖,一种要求。很多文学作品把它写得很美好,比如牛郎和织女、梁山伯和祝英台、罗密欧和朱丽叶。因为人的生命中有这样一种需要,就容易被歌颂。但爱情本身又要接受社会的考验。
从儒家来说,仁者爱人,就包含了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从宗教层面来说,基督讲博爱,但这种博爱也有其局限性,还是有“我”的。佛法讲的大慈大悲,必须无我地关爱一切众生,境界更高。
也就是说,爱包括有我的爱、无我的爱;狭隘的爱、广大的爱;染污的爱、不染污的爱;占有的爱,不占有的爱;有要求的爱、没有要求的爱。每一种都代表不同的境界。
对凡夫来说,爱往往和贪有关,和恨有关。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中,爱里加一点恨,恨里再加一点爱,如果把爱和恨两个字去掉,可能就没人看了。
佛陀以他的大智慧,用“贪嗔痴”三个字,对人心作了高度概括。贪,就是贪爱、粘著;嗔,就是仇恨、对立;痴,就是看不清真相,爱得死去活来,恨得昏天黑地。这就是凡夫的世界,活在三个字中,是很辛苦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