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聚湾区新质生产力,“协”力共画发展“同心圆”

“会”聚湾区新质生产力,“协”力共画发展“同心圆”

00:00
08:18

数智化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在粤港澳大湾区,数智化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广东的新质生产力实践中,行业协会商会如何联动搭“平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协同发展?日前,在历经三年开展相关深调研基础上,由羊城晚报主办的“湾流·数智赋能新质观”系列研讨会之“湾区新质观”专场在广州举行,邀请商协会代表、专家代表分享行业协会商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

“牵线搭桥”畅通产业链

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智能机器人也是广东在2020年谋划布局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抢先布局的“粤字号”机器人实力如何?数据显示,广东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各种智能机器人正从广东的工厂走向广阔的海内外市场。

“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当中,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已经实现全渗透。”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原院长闵华清说,在这个过程当中,省机器人协会首先是把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企业聚集到同一个环境里,一起讨论技术、市场、产品。

在他看来,机器人行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机器人产业的社会需求呼声这么高、产业需求量这么大,同质化现象却比较高,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闵华清分析,企业家或资本更倾向于技术相对成熟的领域,技术难度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领域投入还不够,如机器人软件、芯片等,然而一个产业要走到链条高端,必然要在核心技术上拥有足够话语权。

“我们应该凝聚力量,找到一些突破点,集中大家的力量来突破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大家都急需的一些技术。”闵华清强调,要想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行业协会在这方面要起到桥梁枢纽作用,像是通过项目合作引导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同一产业链上下游找到合适的位置,来避免同质化的竞争。

对“症”下药锻强中小微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有高精尖的“参天大树”,更要培育产业创新的“生态雨林”。

广东中小企业数量多、质量高、活力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动力源,中小企业该怎么发展?“当下企业的竞争是全要素竞争,它的短板要越少越好,助企业补短板也是我们近几年的工作重点。”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薛飞说。

“我们服务的企业,营收规模基本上在1亿元到10亿元之间,其中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主,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善于抓住市场刚性需求,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最初阶段实现迅速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仅仅依靠技术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企业在管理等方面的短板更是削弱了其竞争力。”

薛飞称,协会这几年在补短板方面持续发力,从研发、生产、营销、供应链、数字化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包括持续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我们协会的一家智能装备企业,通过研发降本、供应链管理等改善项目,成本连续三年降超20%。近十年时间里,我们协会累计为超过3万家企业提供降本增效服务,平均每家企业每年节省成本约200万元。”

协会的降本增效服务还随着企业需求变化不断迭代。薛飞提到,基于此前服务企业的经验总结发现,决定企业制造成本的因素有80%是在研发环节,研发决定了企业后续的整个供应链生产、工艺等。“我们现在向企业强调,要从研发开始,实现研发、供应链、生产的端到端协同降本,整体单位的效率都会有比较大的改善,而不是过去单一部门的效率提升。”

如今,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还打造了一个降本增效培训服务的“云平台”,企业依托“五星智造”小程序即可进行线上诊断,平台根据诊断发现的问题自行匹配培训课程“补短板”。“学习不是目的,学完了之后要在线下做大量实践,成功之后再把案例给到我们数据平台,沉淀成各种具体经验供企业内部共享学习。我们单家会员企业通过平台累积的改善案例数据最高超过五万多条。”薛飞说。

“湾区品牌”重塑竞争力

广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珠江水、广东粮、粤家电、岭南服,令人熟悉的“粤字号”书写了一批广东品牌的传奇。如今,大疆无人机、比亚迪新能源车等列不完的广东“智造”,不断刷新国外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全球正在谱写“世界工厂”的新篇章。

“我们协会的前身是广州名优产品展销中心,从2001年开始一直从事海外的品牌推广,帮助广州的优质品牌走向海外市场。”广州市品牌质量创新促进会副秘书长沈靖仪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协会也积极响应号召,牵头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香港品质保证局、澳门国际品牌企业商会等近300家社团机构、行业标杆企业联合发起“CGBA湾区品牌”评价体系。

“围绕一二三产业,我们开展了‘湾区制造’‘湾区服务’‘湾区农产品’的品牌评价,旨在推动我国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标志化。”沈靖仪强调,与国内一些品牌认证认可项目相比,“CGBA湾区品牌”评价体系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参考了国际上成熟的评价手段,还委托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香港品质保证局来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这也是充分发挥了香港的“超级联系人”作用。

目前,在“CGBA湾区品牌”评价体系的助力下,一些企业已经获得了海外机构、海外买家的关注。在沈靖仪看来,企业的品牌出海要形成国际竞争力,就不能局限于“东莞制造”“佛山制造”等城市级品牌。另外,通过这套成熟的评价机制,协会还能帮助企业查缺补漏,从质量安全、产品安全、环境保护、消费者满意等维度方面提质增效,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消费挖潜中小企业是重中之重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看来,在产业链条当中,广东企业要先明确两件事,一是企业自身的定位以及最有竞争力的领域;二是别的企业如果有优势,我们该怎么样来跟它对接。即便是高精尖的机器人产业,产业链条的技术难度也有不同,有些企业适合去做高精尖、有些适合做终端,不要只是简单地认为越高精尖越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林江分析认为,我们的基本功还是要去挖掘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潜力,中小企业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为什么中小企业如此重要?因为它最贴近市场、最贴近消费者。”

因此,如何把消费和高科技、智能制造和智能产业,同中小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成了非常关键的问题。“跨境电商的崛起,就是把厂商、运营商、销售渠道、物流供应商串在一起,配置效率登峰造极。”林江表示。

此外,林江还强调,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优先。品牌价值的光环,代表的是企业质量、产品质量,这要求给企业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而不是比谁更便宜的恶性竞争或赢家通吃。

文|记者 许张超

图|记者 严锦程 曾育文 李志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