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或首次放飞舰载机,需要测试多久,才能证明弹射器过关

“福建舰”或首次放飞舰载机,需要测试多久,才能证明弹射器过关

00:00
04:41

随着一则“长江口9月21日一大型船舶深水航道进口实施交通管制”的航行警告的出现,已出海超两周的国产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应该是准备返回船厂码头了,这意味着该舰的第四轮海试工作基本已经结束。而就在前几天,官方媒体在《淬火》系列宣传片中高调曝光了“福建舰”上的航母弹射控制站和弹射控制官,大有对外暗示该舰会在第四轮海试中首次放飞舰载机的味道。小编相信,关注“福建舰”动向的人们注定都睁大了双眼,就等着看返港后的航母飞行甲板上是否有与舰载机起落架高速接触和摩擦后留下的轮胎印了。

如果“福建舰”的飞行甲板上确实留下了黑色轮胎印,那无疑是一件极其激动人心的事情,因为这将是当前全球唯一的非美系电磁弹射型航母的首次成功放飞战机,有着无比巨大的军事意义和价值。不过,光是这样可还不够,解放军海军对国产电磁弹射器、甚至是对“福建舰”的要求都绝不只是“能在海上成功放飞舰载机”,而是要追求战力最大化。既然如此,该舰在海试过程中所进行的电磁弹射器弹射放飞舰载机的测试,也不可能止步于“能让飞机上天就行”,而是要尽力探寻装备性能极限,这就涉及到一个严密且复杂的测试流程了。

通常来说,航母电磁弹射器的测试工作可简单分为三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电后的系统全面检测、弹射器0载荷运转和弹射实机;第二个阶段是舰上弹射器轻载荷和重载荷运转;第三个阶段则是海试环境下弹射实机。以往的各类报道中出现的“飞行员在海军航空兵陆地训练基地进行航母模拟起降训练”,就包括舰载机从修建于陆地机场的电磁弹射器上放飞的科目,这是在弹射器完成全面检测和0载荷运转后即可展开的科目。至于说舰上弹射器轻载荷和重载荷运转,指的是电磁弹射器在航母上完成安装工作后,所启动的小车弹射测试。“福建舰”在船厂码头进行过的对不同重量小车的弹射入水,就属于弹射器测试工作的第二阶段。

而现在,倘若已经第四次出海的“福建舰”确实在本轮海试中弹射放飞了舰载机实机,那就说明该舰的电磁弹射器测试工作终于进入全新、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这艘国产航母究竟能在未来实现何种程度的战斗力,就看此阶段的测试是否顺利了。在第三阶段的海上实机弹射中,“福建舰”的三部电磁弹射器都要放飞型号和起飞重量各自不同的舰载机,如歼-15T重型战斗机、歼-35中型战斗机、空警-600预警机和弹射型教-10教练机,以确定弹射器的输出功率是否可满足需求。这个功率既不能小,也不能太大,功率小就无法赋予舰载机足够的初始速度和动能,进而让战机无法成功升空;而功率太大则可能对战机和飞行员带来过大负担,同时也是一种做功浪费。

不仅是瞬时输出功率,持续输出功率也非常重要,这决定着“福建舰”在短时间内的舰载机最大弹射放飞数量,以及在一段时间内的舰载机持续弹射放飞数量。在这个环节的测试中,需要关注的就不只是电磁弹射器本身了,而是要同步关注做功并产生能量的航母主机和辅机,还有能量转化装置和输电系统等一切与弹射器运转相关的配套系统。如在短时间内连续放飞多少架不同重量的舰载机后,电磁弹射器就必须先“停一停”,等待航母主机和辅机重新提供足够的能量后才能继续弹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福建舰”的航速和舰内其他用电设备是否会受到影响等。

当然,上述不同条件下的舰载机弹射放飞测试所得出的数量,还只是个理论值。为了让测试更加接近真实条件,“福建舰”还会在后续的测试中加入更加复杂的操作,如模拟多架舰载机从机库内转移至飞行甲板,然后让战机在甲板上完成加油、充氧、充电、挂弹和装弹,随后依次进入弹射位置并放飞,以及让后续舰载机重复相关操作等。到了这一步,就更不只是对弹射器的测试了,除了刚才提到的航母主机、辅机、能量转化装置和输电系统,包括舰载机升降机、弹药升降机、舰载机甲板加油系统、起飞前的各项准备作业和舰载机甲板调度作业等,都将围绕着弹射器共同接受测试考验。唯有这样,才能得出近似实战条件下的舰载机出动率和出动量等数字,即大致确定“福建舰”的战斗力。

以“福建舰”高效率的海试工作进度来看,其目前可能处于名为“海上实机弹射”的阶段,即第三阶段。而若要彻底走完第三阶段中的所有测试科目,则可能还需要3-4次海试,前提是一切科目均顺利通过。待到那时,这艘新锐的国产航母应该就离正式交付部队不远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