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客服”话术、“退赔偿”诱导、“伪官方”指导……近期,机票退改签骗局引发社会关注,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员工谎称航班有变,抓住旅客出行前行程生变的紧张心理,环环相扣营造正规假象,通过共享屏幕远程指导、第三方网站登录等技术手段套取个人信息,旅客不仅收不到理赔,个人资金最终还会被骗取转移。
机票退改签骗局套路多,一些骗子利用掌握的出行者订票信息,抓住其贪便宜的心理,精准实施骗术。一旦被锁定者经不住诱惑甘掏腰包,骗子便将其拉黑后“卷款跑路”。机票退改签骗局的多发,不但让惦记“赚点小钱”的出行者沦为骗子的“盘中餐”,也损害民航业公信力,危害不容小觑。
机票退改签骗局的滋生,固然与欲退改签机票者没有绷紧“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防线直接相关,但骗子“一对一”掌握了后者的个人订票信息,则是关键病灶。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机票有退改签需求的出行者在贪图蝇头小利的心理作用下,对骗子的诈骗伎俩往往是宁可信其有。因此,防范机票退改签骗局,在要求出行者少点非份念想、保持必要警惕的同时,更需要对个人订票信息加装“安全锁”。
尽管机票退改签中的骗局中,骗子的诈骗伎俩因技术加持是环环相扣,令人者防不胜防,但归根结底,这种骗术能够轻易得逞,关键在于骗子准确掌握了出行者的姓名、身份信息、航班班次等个人信息,否则即使骗子的诈骗伎俩再怎么花样翻新,都因失去了准确的目标而难以得逞。这从侧面说明,相关机构在销售机票过程中,对出行者的个人订票信息未尽到安全管理义务,才让骗子精准施行机票退改签骗术有机可乘。
从目前我国机票销售业务的模式来看,能够掌握出行者订票个人信息的既有航空公司,也有第三方订票平台,以及枝端末节处繁多的各种代理,订票信息数据链条长、涉及环节多,任何一个环节的闪失,都有可能导致出行者个人订票信息泄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采集个人信息的机构,只能把采集的信息用于内部管理方面,除了机构和被采集信息者知晓外,任何第三方都不能持有。然而遗憾的是,在出行者订票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方面,牵涉其中的相关主体总怠于加装“安全锁”,不但造成出行者的个人订票信息轻易泄漏,而且一些“内鬼”在利益的驱使下,也能里应外合地倒卖出行者个人订票信息,由此导致了机票退改签骗局的多发和蔓延。
遏制机票退改签骗局,重在对出行者个人订票信息加装“安全锁”。对此,掌握出行者个人订票信息的主体,除了要筑牢技术“防火墙”外,更要在法治思维的指引下,以超越传统的信息安全观,从技术升级、管理完善、法治建设等各方面入手,构建起网上与网下同心聚力、技术与管理相得益彰的信息安全格局,主动为出行者兢兢业业地当好个人信息的“守护神”。
值得期待的是,中国民用航空局起草的《民航数据管理办法》《民航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已于今年6月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以期解决民航数据管理机制不统一、数据权益不清、数据安全挑战大等重大现实问题。民航业要加快这些法规的落地步伐,让出行者个人订票信息“安全锁”固若金汤的愿景早日照进现实,助力防范机票退改签骗局的源头治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