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这个乡村振兴故事叫——“芹溪奏响振兴‘协奏曲’”,文章作者禾源。
宁德市周宁县芹溪村又名银溪,因银矿资源丰富,村临两溪,故取名银溪。早在宋元祐年间设有宝丰银场,是我国古代六大银矿之一。明代正德年间,停止采矿炼银,部分采矿工仍居住于此,即为芹溪村先民。近十几年来,芹溪人在同样的水土上奏响了摆脱贫困,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郑平健,1982年出生,恰逢农村经济复苏的春风,他顺利求学并成功考入中专,成为村中的佼佼者。2013年的春节,从上海经商回来的他看到芹溪那稀疏的鞭炮声与村庄的落寞景象,心生感慨。在老支书的动员下,郑平健决定放弃上海的基业,返回芹溪,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事业中。2015年他当选为村主任,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他决心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拆除灰楼、整治村道、美化村容开始。终于在2016年底,全村拆除了灰楼30栋,建起了公共厕所和口袋公园,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他们聘请专家考察银矿遗址,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发动村民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随着红色文化材料的成册出版和银矿遗址获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认定,芹溪村逐渐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春节过后不久,我到了芹溪,向导是位戴眼镜的姑娘,边走边向我娓娓道来芹溪村的发展蓝图与辉煌成就。然而,我急切地想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百姓的增收之路究竟在何方?她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一是通过党支部的引领,流转村民的闲置土地,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为村民带来了租金收入;二是依托古银矿遗址、红色文化展陈以及智慧书屋等文化资源,吸引游客,促进文 旅融合发展;三是引进项目建设,为村民提供就近的就业机会。后来我才知道她并不是职业向导员,她2022年来到芹溪时,正值芹溪文旅项目建设的当口,她便主动融入,整理、挖掘,对接项目建设,边学边干成了芹溪村的文化行家,又因为热爱这方文化,自觉当上了解说员。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见证了芹溪的变迁与发展,更感受到了县乡干部对芹溪振兴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我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芹溪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21年7月,陈建福来到芹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的到来为芹溪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他迅速熟悉村情民情,提出了“联村党建、连片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他的推动下,“四共四联”工作机制得以建立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他还策划了跨县际十八村联建的梦想,努力打造红色、绿色、信俗底色的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在他的努力下,芹溪村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成为村民心中的温暖港湾。芹溪的故事如同一曲激昂的交响乐章在闽东大地上回荡。从郑平健的归途与抉择到镇干部的芹溪情结,再到陈建福的驻村情缘,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执着追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芹溪人正携手并进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原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驻厅纪检监察组组长,一级巡视员郑培华评点:
最近一则短视频走红网络,说的是芹溪村精心打造,如今已成金牌美丽乡村,陈建福书记驻村三年结束回省城时,村民依依不舍相送的动人情景。无独有偶,笔者一名朋友驻村结束回省直单位,也是这般泪目的景像。这说明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当你心系群众、为民造福时,百姓是不会忘记的。几名为芹溪村摆脱贫困而不懈奋斗的青年代表。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为实现梦想顽强拼搏,具有献身乡村全面振兴事业所需要的精神特质:一是热爱家乡。郑平健是本村人,中专毕业外出,在上海经商多年,事业有成,但乡愁始终是他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情愫,当家乡需要他时,当即决定把企业交给妻子管理,回村任职,带领村民整治人居环境,刷新村容村貌。两位镇里的女干部在服务芹溪振兴工作中,也与这方山水建立起深厚感情。二是敢于担当。万事开头难。郑平健回村后起初工作并不顺利,他不气馁,硬是克服困难、冲破阻力,走出困境、打开局面,以整治人居环境为起点,继而挖掘芹溪村古银矿遗址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三是坚持创新。驻村书记陈建福深入调研后,提出”联村党建,连片发展“的工作思路,与周边几个村联合,打破乡村振兴封闭孤岛,走乡村经济联合发展、共同致富的新路。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了共同事业,为了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要汇聚起强大力量,让各类人才,包括农村土生土长的致富带头人、长期扎根基层的农业“土专家”、学成回乡创业的“领头雁”以及赋能乡村振兴的“农创客”“新农人”在广阔乡村大显身手,在乡村沃土上创造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共同奏响乡村全面振兴的“协奏曲”。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