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课】4.47卜筮乃是求问天理

【视频课】4.47卜筮乃是求问天理

00:00
12:49

相关原文 

.问:“《易》,朱子主卜筮,程传主理,何如?”先生曰:“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天下之理孰有大于卜筮者乎?只为后世将卜筮专主在占卦上看了,所以看得卜筮似小艺。不知今之,师友问答,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类,皆是卜筮。卜筮者,不过求决狐疑,神明吾心而已。《易》是问诸天;人有疑,自信不及,故以《易》问天;谓人心尚有所涉,惟天不容伪耳。”

——《传习录·黄修易录》


课程文稿

课程的第四部分,讲养心的功夫。好,我们接着再来看下面一节,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四十二条,我们讨论一下卜筮的事,所谓起卦、占卦、解卦。《周易》首先是本卜筮之书,黄修易问,《易》就是《周易》的易,《易经》,朱子,就是朱熹认为它主要的事情就是卜筮,这也没说错。我们向来知道《周易》本来就是卜筮之书,对吧?然后起卦,想要预知未来。程,这里指的是程颐,程颐说这个《传》,《易》不是分了《经》和《传》嘛,《易经》主卜筮,《易传》主理,儒家对《周易》的解释的路子,就是从理上讲。我们知道对卦的解有三个角度,象、数、理,是吧?那么从理上讲呢,六十四卦也伟大的不得了,经天纬地,人类社会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道理都囊括在其中了,无出其外,如来佛的掌心。那六十四卦,哪有在它外面的,那么其中做人的道理,天道,也在六十四卦中,非常形象和具体的展现了。所以六十四卦是非常伟大的,所以我们讲,叫经天纬地,是吧?




黄修易问什么呢?问的就是,朱子认为《易经》是主卜筮的,程颐先前说《易传》呢是专门讲理的,这个说法对不对?何如?阳明来了,“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当我们想到卜筮的时候,我们就在想到“预测”这件事,那么讲理的时候,就是我们领会天道,简直是哲学的功夫,是吧?这两者什么关系?阳明说是一回事,想想看,闻所未闻,是吧?我们好像对《周易》有两种用法呀,一种拿它真是来算卦的,是吧,一种是从中领会道理的,这两者好像是两回事是吧。阳明偏说是一回事,看看他怎么说明这一点,“天下之理孰有大于卜筮者乎”天下之理,天理,哪有在卜筮之外的,孰有大于卜筮者,就天理大于卜筮吗?在卜筮之外吗?还有一块吗?没有的。只为后世将卜筮专主在占卦上看了,所以看得卜筮似小艺。小艺而已,小机巧,小技,与天道无关是吧,不就贬低了吗。“不知今之师友问答”,老师、朋友之间问答,“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类,皆是卜筮。”




这一点我们有点想不通了,比如说我们在学读圣贤的书,讲究那个圣人之学,居然也属于卜筮,怎么看这件事呢?“卜筮者,不过求决狐疑,神明吾心而已。”《易》是问诸天,人去问天了吧,因为人自己是搞不清楚的,心里乱了,不知该怎么办。人有迷惑的时候,人就这样嘛,人又不是神是吧,于是人在自己的生活,或者整个社会在某种困境中,自然要问天了。什么叫问天?四个字,“神明吾心”。人有疑,人肯定有种种的疑,人还有病呢。毛主席说:“人有病天知否?”




人有疑,便问天,正常吗?非常正常。“自信不及”自己明白自己不等于天是吧,“故以《易》 问天。”这是什么意思呢?以《易经》教我们的方法来问天是吧。这是什么意思?是因为“人心尚有所涉,惟天不容伪耳”有后面有个宾语,尚有所涉,就人心会有这一面,叫有所涉。就是说你有所求,有所求一定是偏的吧,有一点偏私在里边吧,否则你求什么呢?人总是有所求的缘故,人必有所偏私在。那么问天是什么意思呢?“天不容伪耳”天毫无偏私,毫无造作。




这个就是什么呢?其实(是)道家思想。就是,人因为有自己的确定的目标要去实现,这立刻就“伪”了,叫人为。人为两个汉字合起来,就是个伪嘛,人必有伪,这不是道德评价,不是虚伪的意思,不是虚伪的伪,也不是伪善的伪,而是什么?人从自己的因素出发,然后有狐疑,不能决,有疑或不能决,这一定都是人为。人总是有人为的一面,那么人为加起来,就一个伪字嘛。天没有伪,所以这时候要问天。




这个境界说到了,所以儒家能够把道家思想的精华吸收进来,那叫宋明新儒学嘛。也把佛家的思想精华吸收进儒家嘛,所以叫新儒学了嘛。所以自然对道家有领会,所以说天是什么,如道家所说的,无为的。而人有为,有为就伪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要问天。问天就是放弃人自己的主观性,你在自己的主观性里边,你问什么天呢?你就是天了。人不可能是天,这还是存了一份敬畏天的意思在,所以问天了,这完全是对的,怕就怕人自以为是。所以呢,因为人有所涉是吧,这就是表明,人终于有疑,终于狐疑,终于要问天。问天无非是什么?神明吾心。把我这个小的心呢,扩大了,扩大到跟天一样大,这就是问天。不是什么具体的事情的预测。这些事也能做,但是我们讲求学问,也是卜筮,就是在问天的意思嘛。我们借用六十四卦,它们的象、数、理,来具体预测某一件事,这是完全可以做的事,把它仅当成小艺看。不对。而是什么?凡学问,都是问天理,求问天理。




所以那个结论就来了,“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人有疑便问天,还好有《周易》帮助我们如何问。这个如何问里边呢,尤其是理。程颐说的没错,就这卦象,它有理在里边。比方说履霜,坚冰至,这不是天道吗?人要明白,你地上看到霜了吧,你就知道后面会什么?坚冰要来了。这不是天理吗?许多的卦象在启发我们领会天理。领会天理意味着什么?筹划未来。我们的狐疑,来自我们未来会怎样不知道了,这就狐疑了。狐疑你就要讲究学问了,论道的学问,才是启发我们领悟命运,领会命运,感悟天理的。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的上筹划未来。筹划不是预知,是在对命运的领会和对天理的感悟中,去筹划我们未来的路,对吧?这就是《周易》对我们的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中国思想的源头,中国思想的源头。




在这之前,有经验有知识,但没思想的。有许多的书不是都有了吗?讲稼穑的、农艺的,都可以。但是《周易》来了,那是思想,思想放在卦象里讲了,六十四卦。从中启发出儒家和道家,所以这就是《周易》跟我们的关系,到今天依然如此。




所以中国人问什么?问天。哪里问?在《易经》中就可以开始问了。许多的我们讲过的系辞,比如说“修辞立其诚,蒙以养正圣功也。”不全是卦嘛?那个叫蒙卦。这个《易经》的学习应当是我们中国人的必修课,可惜长久以来被当成是迷信的书,贬低了。阳明又把它抬起来,“卜筮就是理,理就是卜筮。”我们当然要走向未来,所以要卜筮嘛,要筹划未来嘛,不就这件事嘛。这一段课就先讲到这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