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9月17日消息,受年内资本市场“股弱债强”格局形成、资金避险情绪升温等因素影响,基金代销机构的保有规模排行也发生了变化。
9月1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榜单。与往年相比,该榜单出现了两个新变化:首先,在披露口径上,由原先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改为“权益基金”,并新增了“股票型指数基金”这一分类;其次,由原先按季度披露的形式改为每半年披露一次。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上半年,基金代销三巨头依旧为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天天基金,但蚂蚁基金以6920亿元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首次超越招商银行排在行业第一。该榜单另一亮点是,券商作为指数基金代销新势力崭露头角,在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排名中,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紧跟蚂蚁基金之后,位列行业第二、三名。
蚂蚁基金反超招商银行
申万宏源跌出前二十
中基协榜单显示,今年上半年,非货基金保有规模排名前三的依旧是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和天天基金,分别为13512亿元、8620亿元、5520亿元,相比2023年末分别增加了789亿元、885亿元、24亿元。在权益基金保有规模方面,这三家机构依然排在前三位,保有规模分别为6920亿元、4676亿元和3433亿元。
与2023年末相比,权益基金保有规模排名前二十的机构,依旧由11家银行、5家券商、3家第三方代销机构以及1家险企组成。不过,申万宏源跌出了前二十,由去年末的第12名降至第35名;中国银河则进入前二十,由去年末的第22名升至第19名。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2021年一季度中基协公布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榜单以来,蚂蚁基金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首次超过招商银行排在行业第一。与2023年末相比,蚂蚁基金的保有规模增长了2328亿元,而招商银行、天天基金的保有规模分别减少了352亿元、596亿元。
尽管基金代销三巨头的“江湖地位”未被撼动,但考虑到权益类基金降费等因素影响,上半年依旧面临较大业绩压力。
恒生电子半年报显示,旗下参股公司蚂蚁基金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5.54亿元,同比增长19.09%;净利润为9427.4万元,不增反降,且降幅高达68.25%。
招商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代理基金收入21.32亿元,同比下降25.35%,主要是受基金降费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销量下降影响;上半年实现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2890.28亿元,同比增长89.39%,主要是顺应客户风险偏好变化,偏稳健的债券基金销量同比提升。
东方财富半年报显示,子公司天天基金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14.17亿元,同比下滑29.64%;净利润为0.64亿元,同比增长23.08%。其中,天天基金的“交易笔数”同比下降至8603.31万笔,但基金销售额同比增长4.4%。
新增指基榜单券商领跑
中信、华泰位列第二、三名
此次榜单中,除了在披露口径上由原先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改为“权益基金”,还新增了“股票型指数基金”这一分类。2023年以来,费率较低、运作透明、配置属性强的指数基金持续走热,在权益类基金中贡献了规模增量。
在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榜单中,蚂蚁基金以2647亿元的规模排在行业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分别为913亿元、89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华泰证券参股公司华泰柏瑞基金在管的指数类基金规模近一年增长明显。华泰证券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华泰柏瑞旗下宽基指数基金沪深300ETF规模为2117.99亿元,位居沪深两市非货币ETF规模市场第一。
榜单前二十中,有13家是券商,占比65%,其中保有规模超过300亿元的,还有招商证券、中国银河、东方财富、广发证券、平安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
与券商渠道的异军突起形成对比的是,银行渠道在股票型指数基金的代销上较为弱势。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权益基金保有规模权益排在前三十的机构中,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低于100亿元的机构共有8家,规模在12亿元到54亿元不等,且均为银行。
其中,平安银行的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为54亿元,其次是农业银行,规模为53亿元;排在最后的是光大银行,规模为12亿元,不足其整个权益基金保有规模413亿元的十分之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