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过来,乃知功夫只在自己,不去责人,所以致得“克谐”,此是舜“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处。
2、古人言语,俱是自家经历过来,所以说得亲切,遗之后世,曲当人情。
3、若非自家经过,如何得他许多苦心处?
4、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所以有德者闻之,便知他尽善尽美,与尽美未尽善处。
5、元声只在你心上求。
6、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和平,然后作乐。
7、我的中和,原与天地之气相应;候天地之气,协凤凰之音,不过去验我的气果和否。
8、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
9、孔子气魄极大,凡帝王事业,无不一一理会,也只从那心上来。
10、譬如大树,有多少枝叶,也只是根本上用得培养功夫,故自然能如此,非是从枝叶上用功做得根本也。
11、今人于吃饭时,虽无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2、知得过、不及处,就是中和。
13、仪、秦学术善揣摸人情,无一些不中人肯綮,故其说不能穷。仪、秦亦是窥见得良知妙用处,但用之于不善尔。
14、未发中蕴育着已发,已发中包念着未发,正如良知中蕴含着致良知功夫的能力和要求,致良知功夫中包含着良知的动力。
15、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寂天寞地。
16、孟子从源头上说性,要人用功在源头上明彻;荀子从流弊说性,功夫只在末流上救正,便费力了。
17、用功到精处,愈着不得言语,说理愈难。若着意在精微上,全体功夫反蔽泥了。
18、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便常做个義皇已上人。
19、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20、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
21、曾子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若谦之者,良近之矣!
22、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的。但人有习心,意念上见有善恶在,格、致、诚、正、修,此正是复那性体功夫。若原无善恶,功夫亦不消说矣。
23、利根之人,直从本源上悟入。
24、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的,原是个“未发之中”中。
25、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
26、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
27、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的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8、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
29、诸君之言,信皆有之,但吾一段自知处,诸君俱未道及耳。
30、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31、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