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又称月夕,是与春节齐名的重要传统节日,因为正值三秋之半,故称“中秋”。
中秋,始于唐朝,盛于宋朝,词人朱敦儒曾在《临江仙》中描绘了中秋夜的盛景:
“酒楼灯市管弦声。今宵谁肯睡,醉看晓参横。”
中秋夜,也是月圆夜。
这一天,在外漂泊的游子纷纷归家团圆,与亲人一起祭月、赏月、拜月、追月,表达对家的思念,对生活的祈愿。
相思无尽处,千里共婵娟
对中国人来说,中秋最大的意义便是团圆。
在这一天,若是能跟家人聚在一起,吃着月饼,喝着桂花酿,享受天伦之乐,便是最大的满足。
一千多年前的苏轼,也曾这样祈盼。
1076年的中秋之夜,苏轼在密州,他想起了已有六年未见的弟弟苏辙(子由),不禁有些伤怀,多饮了几杯。
那些与弟弟的过往,一一浮现在眼前:
自幼便在一起读书,后来又一同赴京赶考,一起高中进士,一起在宦海里沉浮。
想到这里,他研磨写下了《水调歌头》,更在小序里抒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人这一生,有相聚,就有别离。
但无论身在何处,亲情是我们永远无法割舍的牵绊,家乡是我们永远无法忘却的港湾。
那里有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有相互扶持一同长大的兄弟姐妹,还有少年时为梦想挥汗的自己。
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每年中秋,就是天下的游子们想家的日子,也是天下的父母们翘首盼着儿女归家的日子。
在这一天,若有幸归家,自是这份相思最好的归宿。
若因种种原因留在异乡,给父母打个电话,报声平安,让他们知道,远方的我们一切都好,亦是一份慰藉。
中秋月夜相思处,祈愿人安共婵娟。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的结尾,写了这样一句话:“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时间是美好的,让我们从懵懂走向了成熟;
时间也是残忍的,让父母从年轻走向了衰老。
曾经,家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那里有父母的关爱和叮咛;
现在,家是我们想回难回的地方,那里有父母的等待和孤单。
曾经,无论月缺月圆,家就在那里,无论回去多晚,总有可口的饭菜等着我们,总有一盏灯为我们照亮;
现在,等到中秋月圆,房子还在,但家或许不在了,饭菜做好了,但一起吃饭的人,或许再也回不来了。
有的,只是空荡荡的屋子和满屋子的回忆。
其实,天上月圆,地上人圆,才叫中秋。
其实,一家人齐齐整整、和和美美,中秋节才有意义。
其实,无论过节还是不过节,有家人陪伴的日子,就是最开心的日子。
就像汪曾祺先生所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安稳的日子,让父母有个幸福的晚年。
所以,如果可以,请多回家陪陪父母,陪陪家人,为他们做顿饭,帮他们洗洗碗,听他们讲一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
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遗憾。
因为,家好月才圆,心安人才安。
圆月不常有,珍惜方永久
苏轼曾在中秋节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生命就是这般,人无常在,花无常红,美好的东西总是转瞬即逝。
相比寻常,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
就如《红楼梦》中说:“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喜怒哀乐,无人幸免,悲欢离合,总会来到。
待到一定年纪,就会发现,无病无灾已是万幸,平平淡淡就是幸福。
与其忙忙碌碌、不眠不休地去追逐锦衣玉食、高官厚禄,不如停下脚步,静下心来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珍惜爱你的人,是他们给予我们温暖,教会我们成长,让我们无惧人生路上的风霜;
珍惜帮你的人,是他们给予我们力量,指明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不在人生路上迷航;
珍惜懂你的人,是他们给予我们信任,赋予我们底气,让我们勇于追求生活中的幸福。
其实,生命中每一次遇见,每一份经历,都有意义,都是上天赐予的最好的安排。
不为琐事烦忧,不被纷繁所困,放下执念和不快,随缘而生,顺缘而行。
用一份感恩的心去拥抱生活,用一份珍惜的心去善待生命,就是余生最好的活法。
圆月不是天天有,但懂得珍惜的人,快乐的日子自会长长久久。
明朝大学士徐有贞在《中秋月·中秋月》中写道: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是啊,人生平顺也好,颠簸也罢,都是这一路难得的风景,都是这一生无法重来的时光。
月圆时赏月的温润优雅,月缺时赏月的别致俏丽。
此生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陪伴在身边赏风景的人。
但愿人长久,平淡是真,千里共婵娟,团圆是福。
愿我们每个人可以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今日中秋,愿各位家人朋友佳节快乐!生活安定!事业和顺!家庭美满!
*作者:蓁蓁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