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把它叫回来和我一起居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词人黄庭坚是北宋书法家、诗人。号山谷道人早年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这首词表达出词人对春天的珍惜与喜爱之情。词人表达出自己惜春,恋春的深厚情感。把春天比作人物。拥有人类的情感。表达出词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与执着。
其实,这首惜春词,何止是对春的珍惜,更是对昔日朝堂名仕济济生活的留恋和怀念。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蔡京当权后,假托“绍述”名义,独揽大权,废除原来科举法,篡改朝廷法治,加害元祐朝臣。不过几日,朝堂上下往日景象一去不复返,变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山谷道人被蔡京等人陷害贬谪宜州,这首词便是他在贬谪途中所作。所以说这首词是一首悲情词,词人不明白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在这种局面下,自己更是无能为力。就像着春天逝去一般,不会再回来了,起码自己已经看不到了。这种绝望和惆怅只能化作这一首惜春词,留给我们后人琢磨。
由此看来,词,何尝不是一种今人感悟那段千年历史的鲜活见证啊。
诗词文章,之所以历经千年还能保持独有的生命力,或许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功底和书写时的意境,更是因为后世千千万万的读者,不同的读者,给予它的种种不同的解读,正升华了诗词的境界,这是诗词生命力的根本。纵是一首悲词,在不同场景下,我们或许可以当成一种洒脱旷然态度的表达,不是吗?那下文且不谈这首词的本意了,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去欣赏,或许有另一番滋味。
若是春天要离去了?那么它又能去到哪里呢?孤独寂寞的它找不到回去的路,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词人把春天当做一个迷失了的人,她要离开却又不知道要去哪里?更不知道要回到哪里?词人产生了怜爱之情。“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词人因怜惜不知道归往何处的春光,邀请它回来和自己一起居住。山谷道人舍不得这美好的春光,更不愿它孤独寂寥,没有人陪伴。才写下“唤取归来同住”这一句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
美好的春光令人向往,但也总会有消逝的那一天,词人就是不愿接受这一点,才会有如此强烈的感情迸发出来。春光的逝去是无比可惜的,但是又有谁能阻止的了呢?没有人知道春天消逝的踪迹。更不用再说去何处寻找它了。
就算你去问一问那纷飞的黄鹂鸟,你也不会知晓它啼鸣声中的内涵。恐怕只有那要逝去的春光才会知晓黄鹂鸟的啼鸣声。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如昙花一现般珍贵,词人对美好春光的执着,坚持不懈的追寻。所有的深沉的情感全部寄托在这首词中,看似简单而直接的情感抒发,其实暗藏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的深情。
你可曾有令你执着的追求的事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坚持下去的?又是什么原因让你放下的呢?美好的事物总是易逝去的,我们只能在拥有它的时刻,好好的珍惜它。纵然最后躲不过消逝的命运,但至少在拥有的时候,我们曾真心爱过,或许这样子就够了。
词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深情纵然抵不过消逝那一刹那的怅惘,但是能够短暂的拥有过也是幸福的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心里面要永远会记得那美好的事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与感动。
尽管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弄清楚美好的春光会消逝去何处?但你可曾还记得那个执着追寻的你?就算记不得也没关系了,只要我们曾经奋不顾身的追寻过就够了。
上周骤升的气温接着的雨水,这周眼见樱花桃花盛开,昨天一天的大风雨花开的更盛,满地落英,不待细赏春光便开始惜春。
不错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