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系”公司业绩逆风,“硅王”朱共山身家缩水

“协鑫系”公司业绩逆风,“硅王”朱共山身家缩水

00:00
13:22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光伏寒冬之下,朱共山的光伏帝国不再风光。

近日,光伏硅料公司协鑫科技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净亏损约14.8亿元,去年同期则盈利55.18亿元。针对业绩下滑,协鑫科技在中报中解释为主要由于多晶硅售价大幅下降。

除了硅料、硅片环节上的协鑫科技,“协鑫系”上市公司还有运营清洁能源的协鑫能科、光伏组件厂商协鑫集成和主打电站业务的协鑫新能源,不过后三家公司要么同样利润下滑要么持续亏损。

“协鑫系”背后的掌舵人朱共山,早年凭借创办的20多家热电厂被称为“民营电王”。后来随着协鑫集团的转型,“中国新能源之王”“世界硅王”又成为朱共山身上的新标签。

但如今在行业下行周期,除了旗下企业业绩承压,朱共山的身家也受到了影响。在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朱共山家族的财富为195亿元,排名1337位,较上年缩水45亿元。

协鑫科技半年亏约14.8亿

在朱共山的“新能源帝国”中,协鑫科技无疑是最核心的业务,也是目前市值最高的企业。

根据协鑫科技半年报,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57.7%至88.6亿元,毛利为-5.5亿,同比减少106.3%,股东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减少126.8%。

该公司在业绩报告中称,电力旺盛需求带来产业多环节结构性错配,资本盲从与无序竞争造成光伏阶段性过剩。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光伏陷入恶性竞争,全产业链普遍亏损。

民生证券认为协鑫科技业绩由盈转亏,主要系多晶硅产能阶段性过剩,竞争加剧导致价格跌至现金成本以下所致。

第一上海证券指出,业绩下滑主要因为期内硅料价格同比大幅下降68%,以及存货减值8.2亿元的影响,其中二季度单季度亏损约15.1亿元,低于先前预期。

资料显示,协鑫科技是一家多晶硅料及硅片等光伏原材料的供应商,只是公司已退出棒状硅生产,全面押注颗粒硅。

据悉,颗粒硅是多晶硅产品的形态之一,一般采用硅烷流化床法。与当前市场主流的棒状硅相比,颗粒硅在成本、能耗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在性价比驱使下,最早自2011年起,协鑫科技就开始了相关布局,并于2019年实现商用。根据过往公告,2023年协鑫科技颗粒硅产量20.36万吨,有效产能为34万吨,颗粒硅全年实现降本27%。

今年上半年,协鑫科技颗粒硅名义产能达42万吨,已全部达产。但从经营数据来看,目前产能利用率还较低,公司上半年颗粒硅产量13.64万吨,同比增长65.6%。

同时,协鑫科技对进一步加大降本充满信心。业绩会上管理层预测,公司上半年生产基地进行检修和技改后,颗粒硅现金成本预测将降低到30元/kg以下。

但是在行业全面遇冷,硅料及硅片价格双杀的情况下,协鑫科技还是出现了自2021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据公司联席CEO兰天石透露,2024年多晶硅已经进入了淘汰赛,一季度行业排产比较多。但是进入到二季度,尤其是4月下旬的时候,整个售价大幅下跌,平均售价已经低于4万块钱,跌破成本,亏损加剧。

在此情况下,协鑫科技希望借助公司颗粒硅产线的效率和成本优势,率先实现逆风翻盘。此前的业绩预告中公司称,凭借本次市场下行契机,公司同步对颗粒硅产线启动了系统优化工程。

据介绍,这一举措虽在短期内使得开工率有所降低,但优化后的系统在硅耗、能耗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均实现了大幅优化,优化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9月全部完成,届时公司极有希望率先实现业绩反转。

不过,对于这样的反转预期,投资者似乎不买账。二级市场上,协鑫科技年初至今跌幅超过10%,最新股价为1.09港元,距离成为“仙股”仅有一步之遥。

“世界硅王”朱共山

资料显示,协鑫科技成立于2006年,于次年在港股完成上市,隶属于协鑫集团,曾连续多年为全球最大硅料及硅片生产商。

不过,协鑫科技只是朱共山打造的庞大能源版图上的一块。公开资料显示,朱共山身于1958年,毕业于南京工程学院。

1990年,时年32岁的朱共山辞掉江苏盐城轻工局自动化成套设备厂厂长一职,只身来到上海创业,创立了协鑫集团的前身上海协成电器成套厂,主营电气设备。

当时长三角地区工商业快速发展,电力供应矛盾突出,朱共山决定投建电厂。1996年,协鑫第一家热电厂在江苏太仓落地。

随后十余年里,协鑫主攻热电联产、垃圾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领域,先后投建20多家热电厂,朱共山也被坊间称为中国的“民营电王”。

但为朱共山赢得更多声誉的,还是源自对光伏产业的布局。2004年前后,欧洲多个国家相继颁布太阳能发展鼓励政策,全球光伏产业迎来爆发期,与之相关的原料多晶硅需求暴涨,市价飙升。

面对这一机遇,朱共山快速布局自己的“光伏帝国”。2005年,他先是接手了一个被原股东抛弃的多晶硅项目,次年猛砸70亿元成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建成首条1500吨多晶硅生产线,结束了国内多晶硅无法量产的历史。

2007年9月,随着第一批多晶硅成功生产,保利协鑫能源成为本土第一家量产多晶硅的厂家。同年,这家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后来改名为协鑫科技。

2009年,协鑫科技以260亿港元收购江苏中能全部股权,随后持续扩产,到了2011年,公司多晶硅片产能已达6.5GW,登顶全球多晶硅及硅片供应商榜首。

依靠逆周期增产,协鑫科技成功熬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2年的“双反”。至此,“世界硅王”成了朱共山的第二个标签。

此外,朱共山也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2014年,协鑫科技成功并购港股上市公司森泰,更名为协鑫新能源,朱共山将第二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

2015年,朱共山通过收购超日太阳能,收购之后更名为协鑫集成,顺利进入A股市场。

2019年,两年三度谋上市的协鑫集团旗下清洁资产协鑫智慧能源,最终通过借壳霞客环保圆梦A股,成为朱共山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不过,在这之前的2018年,光伏行业的另一个“寒冬”中,一度让协鑫科技遭受重创。该年5月底,“531新政”不期而至,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相关文件,下调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补贴,同时叫停普通地面式光伏电站的新增投资。

“531新政”后,光伏产品价格断崖式下滑,由此造成协鑫科技在2018-2020年连续三年巨亏。

同时,由于光伏电站建设周期长、回款慢,此前疯狂扩张的协鑫新能源债台高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7至2018年,协鑫新能源负债总额分别为466.38亿元、514.78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4.13、84.14%。

资金压力之下,协鑫科技及协鑫新能源不得不抛售光伏电站“断臂求生”。其中协鑫科技直至2021年,在颗粒硅新产品的推广和光伏产品售价回升后,业绩才得以回暖。

“协鑫系”公司业绩承压

眼下,在光伏产业的新一轮周期中,“协鑫系”公司再次面临着业绩压力。

具体来看,以光伏电池、组件为主营业务的协鑫集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81.13亿元,同比增长 44.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333万元,同比减少61.15%。

该公司称,上半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存在阶段性、结构性去落后产能过程,产品售价持续波动,短期竞争博弈加剧。受组件产品价格调整影响,公司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

而“协鑫系”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协鑫新能源,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4.96亿元,净利润亏损1.74亿元。

协鑫新能源曾为全球光伏电站龙头企业,以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两大业务为主,但自2020年起公司已连续4年录得亏损。

对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变动原因,协鑫新能源表示,由于在2023年出售光伏电站所致,公司附属电站的已并网容量自去年6月底的816兆瓦减少至今年6月底的134兆瓦,业务规模减少83.6%,而业务规模下降导致毛利自1.95亿元减少到约7000万元。

除此之外,主业为数字能源和清洁能源业务的协鑫能科处境也不算好,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3亿元,同比下降19.77%;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下降48.25%。

对于业绩变化协鑫能科表示,因优化资产结构等原因取得有关股权处置收益和债权清偿收益,相关收益大幅减少,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天眼查App显示,协鑫能科成立于1992年,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法定代表人为朱钰峰。根据公开报道,朱钰峰系朱共山之子,目前还担任协鑫能科、协鑫集成的董事长。

目前,协鑫能科的流动性较为紧张,截至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为36.4亿元,短期借款为37.1亿元,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9.9亿元,而长期借款更是高达73.72亿元。

除了业绩承压,“协鑫系”公司的股价也持续走低,其中跌幅较大的协鑫集成年内累计跌幅约34%,协鑫能科年内累计跌幅约45%。截至9月11日收盘,4家公司的总市值约为487亿元。

欢迎点击关注我们,记得“标星”哦!

投资者充电请扫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