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在世预赛亚洲区18强赛第二轮比赛中,中国男足主场1:2被沙特队逆转,痛失好局。国足确实拼尽了全力,但在开局就打出1:0且对手被罚下1人的优势局面下,依然遭对手“绝杀”,表现出了临场调整等方面的硬伤。肉眼可见的事实是,相较沙特队及时的针对性换人,国足的换人和变阵明显慢一拍、不到位,特别是,几位首发队员明显跑不动了,却不及时派上生力军稳住局面。对此,主教练负有主要责任。
然而,一场比赛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或者说,就算这场比赛国足打平甚至赢下强大的对手,也不能改变中国足球近年来进一步“滑落”的总体局面。国足从20多年前的亚洲的一流或准一流球队,沦落为18强中的最弱者,既有“假赌黑”啃啮联赛之基甚至扰乱国足架构,造成国家足球实力极速下降的因素,也有多年来青训流于表面导致国足青黄不接的因素。昨晚的比赛中,数名年轻队员披挂上阵,但有的年轻队员明显基本功不扎实、缺乏战术修养,就是明证。问题在于,他们已经是新生代中的佼佼者了。
在实力“基本盘”和人才“库存”都尴尬无比的情况下,讨论主教练的得失可以有,但根本方向却是跳出一时的胜负议题,看到并着手解决中国足球的根本问题。只有等到中国足球“大病初愈”,回到正轨了,“煮熟的鸭子飞掉了”的遗憾才会少之更少,该赢必赢的场次才会越来越多。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关注国足表现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的足球氛围。中沙之战,现场观众超过了4万人,在中国足球沉入低谷的当下,这样的上座率不简单,也给了中国足球以一份激励之力。尽管数年来,国足“屡战屡败”,也打击了球迷的信心,但总的说来,在民间,“中国足球”有着另一种表现方式。这尤以村超、村界杯的勃兴为典型案例,村超拥有的全国性甚至国际性声名,让人刮目相看。在贵州,在江苏徐州,这份足球热情感染了全国球迷,让人看到了中国足球走出泥沼的一份希望。种种场景说明,中国足球并没有死去。
村超、村界杯所代表的民间足球热潮鼓舞人心,但显然,只有村超、村界杯是不够的。
“重整河山待后生”,重建中国足球,使之否极泰来,无法绕过这样的议题:让全社会的足球氛围变得更浓,让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客观而论,在相关领域,我们还有很大的改善和进步空间。笔者多年来活跃在南京的“野球”圈,深深知晓,在草根足球热度之外,还存有骨感的一面,例如,撑起城市“野球”格局的多为中年人,有待更多年轻人“补强”。而在青少年足球运动中,尽管参加足球培训的孩子渐渐增多,但练球激情能否延续,是一个考问。事实上,学业的负累、选材的异化、场地的不足,令一些好苗子消失在门槛之外。而媒体关注过的国内足球爱好者“12岁退役”现象,则成为一个痛点。
以整体视角观察,就更能发现这类现象造成的影响之大。青少年国字号选择面的狭窄、好苗子的稀缺、教练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长期困扰着“中国之队”的建设。青少年国字号多年徘徊在“冲出亚洲”的边缘,让人痛心。令人欣慰的是,最新组成的U15、U16国少,选材面较之以往有所扩大,涌现了多位新星,这也使得这两支队伍在多场硬仗中取胜,包括U15国足4:1击败韩国队。这是“少年强则国强”的现实样本。
泄气总是最容易,鼓气却是最难。在中国足球遭遇前所未有困境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村超、村界杯为中国足球打气,我们需要更多的徐根宝、孙继海投身草根足球、青少年足球领域,共同留住中国足球的一丝元气。为此,从专业足球到业余足球,真正沉下心来,按照足球规律办事,合力提升整个社会的足球氛围,吸引更多青年才俊进入中国足球的训练场,把足球传承体系中“断裂”的环节连接上,至关重要,非常迫切。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