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 央企深度“拥抱”人工智能

政策加码 央企深度“拥抱”人工智能

00:00
05:43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经济参考报》9月10日刊发记者王璐采写的文章《政策供给加码央企深度“拥抱”人工智能》。文章称,近期,哈尔滨等多地智算中心建成投产,电力、油气等领域人工智能产品密集亮相,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中央企业全面开展“AI+专项行动”,加速探索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到丰富多样的生产场景。据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精准施策,加强新领域新赛道政策供给,支持企业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前沿领域加大创新攻坚力度,加快推动以应用示范牵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走进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矿,可以看到数台自卸矿卡正在煤海中穿梭,有序进行土岩运输工作,很难想象这些172吨级的庞然大物属于无人驾驶运行。

“对于露天矿而言,运输环节安全风险比较大。我们将五台172吨级自卸矿卡进行了无人化改造,从两年多的试验来看,无人驾驶效率能达到有人驾驶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人为事故隐患等潜在问题。”北露天煤矿矿长贺希格图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年计划再投入20台无人驾驶自卸矿卡,到后年运输车辆全部实现无人化。同时,采装、排土、爆破等环节的无人化改造也正在推进,北露天煤矿将打造全国首座无人化矿山。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作出重要部署。今年来,国资委多次“点题”人工智能,鼓励国资央企带头加快布局,开展“AI+”专项行动,在算力、数据、大模型、场景应用等方面同步发力。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央企业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在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建成万卡集群,算力平台初步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调度,有效支撑千亿级及以上通用大模型训练迭代,自主可控能力逐步提升。

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多家国资央企强化与民企、高校院所等合作,探索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到丰富多样的生产场景,电力、交通、石化等领域初步实现大模型应用。

正在举行的2024国际数字能源展上,南方电网公司参与的项目虚拟电厂调控管理云平台3.0重磅发布,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蓄锐1000D”等多项成果也同步亮相。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等紧密协作,近期发布33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训练了8个大模型、研发了18个应用场景。

“AI技术的深度应用可以显著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表示,央企在技术创新、应用场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AI+专项行动”,可以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和人才向AI领域汇聚,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不过,国资央企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仍然面临技术、数据挑战以及应用落地难题。记者采访发现,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国内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当前部分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AI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挑战,一些传统行业智能改造投入大,企业积极性不高。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近日在调研时表示,国资委将进一步精准施策,加强新领域新赛道政策供给,支持企业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前沿领域加大创新攻坚力度,以算网创新、数智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据了解,国资委将加快推动以应用示范牵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一是深入挖掘高价值场景并全面开放,开展供需协同合作,形成一批行业应用示范标杆。二是探索高质量数据集标准体系与建设路径,分批构建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三是有序推进智算中心和算力调度运营平台建设,做强智算能力供给,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四是紧盯前沿提升基础大模型能力,完善大模型测评体系,探索建立一批产业发展共同体,加快推动对外赋能。

周丽莎建议,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制定和完善针对AI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研发和应用成本。同时,加大对AI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