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年间,美丽的黄山脚下有一家古老的王家豆腐坊。谁也说不清楚他们究竟传了几代,大家只知道王家来自豆腐的发源地安徽淮南八公山,打明朝末年逃荒过来,就靠做豆腐糊口。可惜的是,那个时候不管豆腐做的有多好吃,卖豆腐在世人眼里总是个低贱的职业。到了王致和这一代,他总盼望着自己能一举金榜题名,让家人脸上有光。然而几次科举都名落孙山,王致和只好从京城灰头土脸地回家了,整天长吁短叹,闷闷不乐。
而更糟糕的是,王致和回家后不久,他的父亲身患重病。生命垂危,弥留之际,父亲紧紧地握着王致和的手宽慰他说:“爹知道,这些年你寒窗苦读,吃了不少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做个大官,光宗耀祖。爹不想你太辛苦,只希望你能把做豆腐的手艺做好了,养活一家老小,快快乐乐的生活。这样我也能放心了。”
起初,王致和不情愿的从父亲手里接过豆腐坊,后来做着做着,他好像慢慢对做豆腐有了兴趣。
不过啊,这做豆腐可不像吃饭那么简单。一斤豆腐值不了几个钱,要是遇上闷热、潮湿的天气就更糟糕,很容易馊掉。所以一到天气不好的时候,豆腐卖不掉、钱也赚不到,王致和就只能从早到晚顿顿吃豆腐了。
这不,又是一个糟糕的日子,豆腐是一块都没卖出去。王致和只好把它们摊放在草帘子上,顺手洒了点盐水简单保存,准备留着自己慢慢吃。不料一晃三天过去了,豆腐们不仅没吃完,上面还长了好多又白又细的茸毛,远远看上去像一群小兔子。可惜长了毛的豆腐可比不上小兔子值钱,王致和心疼极了,硬着头皮捡了一块,闭上眼睛皱着眉头,小心翼翼地用舌头舔舔,咦?有点好吃是怎么回事?他眼珠一转,顺手将锅里放些菜油、佐料,把毛豆腐统统丢进去洗了个“香油”澡,于是,美味的“虎皮毛豆腐”就这样诞生了!这豆腐的香气像是长了腿,溜溜达达地从王致和家钻了出去,左邻右舍都忍不住伸着脖子探出头来,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王致和的毛豆腐很快就成了镇上的名小吃。
渐渐地,王致和豆腐坊生意越做越大,名声越来越响。不仅在北京开了分号,他的豆腐甚至还被端上了皇帝的餐桌。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