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国宝级文物建筑庆成宫腾退修缮工作完成,未来将向公众开放

中轴线国宝级文物建筑庆成宫腾退修缮工作完成,未来将向公众开放

00:00
06:45
打开APP 收听完整版

红墙绿瓦、明清彩画,宫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先农坛庆成宫,很难想象在一年前,这里曾因长期被多家单位占用而资料缺失、管理较乱,影响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在中轴线申遗的推动下,庆成宫文物腾退保护项目加快推进,如今这座历经500余年风雨洗礼的古建筑群重焕光彩,未来将在条件完善后适时向公众开放。

提前一个月完成腾退工作

“庆成宫腾退征收项目是近年来西城区启动的征收项目中历史情况最复杂、涉及问题最多、工作难度最大的,也是中轴线申遗腾退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项目。”西城区住建委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科副科长倪彪介绍道。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就与占用单位签订了《庆成宫古建群一期腾退移交协议书》,收回庆成宫主体建筑群管理使用权,但古建筑以外的区域仍然被民房占用。

2020年,《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获批,其中先农坛庆成宫整体院落的保护是工作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腾退居民、拆除院落内非文物建筑并进行修缮和展示。

倪彪介绍道,三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庆成宫大院时,看到南院几乎盖满了房屋;东小院和西小院也多处被占用,有的房屋甚至盖到了古建筑的墙体上。不少居民还在院里养鸡养鸭,文物遭到严重破坏,腾退修缮工作迫在眉睫。

为配合中轴线申遗相关工作要求,庆成宫征收项目于2023年4月25日正式启动征收签约工作,各单位全力压缩手续办理时限,半个月内完成了项目前期手续,仅用35天时间就实现了53户居民、1个单位全部交房清退,共拆除违法建设110处,面积2996.83平方米。

庆成宫中院、西小院、东小院、南院四处院落全部清空,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目标,实现了国宝级文物建筑的精彩亮相。同时,针对大多居民没有正式房、半数居民缺少承租手续的实际情况设立保底政策,保障民生。

修缮工作遵循最小干预原则

庆成宫原为先农坛斋宫,明天顺二年始建,位于先农坛东部区域,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先农坛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庆成宫也是先农坛内的核心建筑群之一。

据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副馆长潘伟介绍,庆成宫最初是皇帝在亲耕耤田前进行斋戒仪式的地方。1753-1754年,清朝乾隆皇帝对先农坛地区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并将斋宫改名为庆成宫。自此,庆成宫成为皇帝亲耕耤田后举行庆祝活动及赏赐百官的重要场所。

庆成宫现由外部门、内部门、大殿、后殿等构成,整个建筑群由两道宫门合围成两个大院落。此外,建筑群还包括多个配殿,形成了院中院的独特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近现代,庆成宫经历了多次变迁。光绪三十二年,随着祭祀仪式的减少,庆成宫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民国时期,部分区域被出租或出售给商户,导致环境遭到破坏。解放后,庆成宫曾被用作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办公场所,并修建了许多居民住房。

完成居民腾退工作后,庆成宫院落及建筑进行了保护和修缮。“修缮过程中,我们遵从最小干预的原则,尽可能保持建筑本体修旧如旧。”潘伟告诉记者,庆成宫大殿的天花彩画是乾隆年间绘制,色彩和结构保存尚好,施工团队仅对极个别完全脱落的彩画进行补配。

在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进行了详尽的现场勘察。为了保持庆成宫的历史原貌,屋顶和墙体修复均采用传统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渗漏问题。

对于宫墙,虽然内立面保存状态尚好,但外立面墙帽、冰盘檐、墙身和散水大部分残损严重或已不存在,施工团队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进行了细致修复。地面铺装方面,由于原地面铺装已无存,施工团队选择采用水泥砖和块石铺设,尽力还原历史。

看着庆成宫一点点修复完善,潘伟感慨:“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几十年来,通过一代代文博人的不懈努力,古建筑得到了修缮。我们能够自豪地说,这座建筑已有500年的历史,如今被我们保护得如此完好。随着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我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城市会客厅

在一系列修缮工作完成后,潘伟表示,庆成宫目前正在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开放工作。目前,电力接入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确保庆成宫具备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待条件成熟后,庆成宫将积极向社会开放,展示修缮保护的成果,以及其丰富的文化和建筑特点。

庆成宫寓意庆成功,未来庆成宫计划打造城市会客厅、建设传统文化体验区,引入学术交流活动,搭建有关世界文化遗产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平台,促进文化遗产交流、成果分享。

“通过这些举措,庆成宫不仅将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也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潘伟表示,“我们期待庆成宫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