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唐雎不辱使命:千古难有一剑(上)

4-13 唐雎不辱使命:千古难有一剑(上)

00:00
04:07
4-13 唐雎不辱使命:千古难有一剑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老九。
非常喜欢《古文观止》,它是一座丰碑,一座宝库。
希望你也喜欢,并订阅,我们一起交流。

《唐雎不辱使命 》

我们再次与唐雎见面了。
上一篇《唐雎说信陵君 》向我们展示了唐雎的远见、义侠和高士风范。
唐雎其人是魏国大梁人,据称是唐尧也就是尧帝的后裔,战国时期魏国、安陵国的谋士。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随着各宗主国的破灭,一些更加弱小的附庸诸侯小国也无法独活,更无力抵抗。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之后,还有一些附庸小国偏安一隅,比如方圆不过50里的安陵国就是其中之一。秦王不屑以武力威胁这些小国,想用欺骗的手段,以大易小占领安陵国。面对秦王的提议,安陵国上下恐慌,既不敢答应以免失去先王受封的土地,也不敢不答应以免扫了秦王的脸面,两难之下派遣谋士唐雎出使秦国。

安陵君和唐雎先后两次给了秦王两次软钉子,拒绝了秦王用五百里交换安陵国五十里的要求,秦王勃然大怒,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天子之怒来恐吓唐雎,唐雎镇定自若,用布衣之怒来应对。秦王以为,老百姓发怒不过是呼天抢地而已,不值一提。唐雎却说,真正的布衣之怒,是如彗星扫月般的专诸刺杀吴王僚、如白虹贯日般的聂政刺杀韩傀、如苍鹰扑殿般的要离刺杀庆忌,现在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了,“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说完准备去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似乎被吓住了,长跪而谢收回了交换的成命。
作为小国之臣,在孤立无援的危难情况下,折服秦王,不辱使命,唐雎堪称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是一反抗强暴、蔑视王侯的义侠和高士。
故事也到此就结束了,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

比如,安陵国后来的命运如何?唐雎后来的命运如何?
比如,秦王为何亲自接见一个弹丸小国的使臣?
比如,唐雎威胁秦王的剑是从哪里来的?

随着秦王统一天下,大势不可挡,安陵国注定灰飞湮灭。
传说唐雎见秦王时已经九十六岁了,因为与秦王的一番对话,兴奋异常,没多久就过世了。
但唐雎的剑来自哪里一直是一个千古疑问。

外臣面见国君,为了安全和尊重,都是禁止携带武器上殿,特别是秦国经历了荆轲刺秦、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前车之鉴,审查应该更为严格。那么文章最后唐雎“挺剑而起”,剑是从哪里来的呢?
也许文章内容未必尽合历史事实,只是为了表达积极的意义而进行的艺术加工。
我们姑且听之,不必尽信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