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启示录:阅历

家乡启示录:阅历

00:00
35:33
采风路上,经常想到“阅历”这个词。然后得出一个结论:阅历丰富之人,有两个鲜明特点。1. 有丰富的多维度、多样性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生活储备。2. 一眼看过去,给人感觉,这人不是老呆在家里、呆在屋子里、呆在一个地方、一个环境、一个圈子里的人。为什么这么说?不是我这么说,这是老祖先的世界观和“识人观”。先看“阅”,外面的“门”,啥意思?告诉你,进了这家门,就是这家人。我这二十年,走进二十几个民族的“家门”,入乡随俗,从里到外,跟这家人学习音乐、学习民谣、学习舞蹈、学习儀式美学、学习服饰美学。然后怎么样?心生喜悦。这就是“门”里面的“兑”字开始显靈。开始肯定不行,诸多“文化边界”(Cultural boundary),需要跨越。诸多“跨文化尴尬”(Cross-cultural embarrassment)苦果,需要独自品尝,独自“享用”。然后,苦尽甜来,春风拂面。这才叫“阅”。再看“历”,更有意思。今天我们品味“经历、学历、履历、简历、黄历、万年历”的这个“历”,尤其是“历”史的这个“历”,更是感觉老祖先的“三观”,高人一筹。厂+力=历。先看看“厂”,这个“厂”和“廠”,给我们今天的认知,已经是很晚的故事。甲骨文“厂”,原意指“山崖”。上古一直跟“广”混用。所以,一看古人骨子里就崇尚“户外运动”。在广博宇宙、广袤天地、广阔山川之间,寻找和聚集“天人之际”的“力”量,这你就看明白当年“陶唐氏”、“葛天氏”时代老祖先内心的气象是何等风光浩瀚了。这就是为什么华夏文明起源于“广场文化”的基本解释。看图识字,见字生景,触景生情,有情有意,就是这样“炼成的”。所以,阅读华夏文明史,跟阅读其它族群文明史完全不一样。我们今天站在我们这条“文明江河”的入海口,但是咱别忘了,咱们这条浩荡江河的起源,是从直接贯通天地山川的“广场文化”开始。先秦一直到汉代、唐代,都是文明主旋律。只是到宋明以后,书本越来越多,读书人越来越多,结果更多的“传承人”走进屋子,走进书斋,开始欠缺“广场文化”现场体验。这时候的“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开始变味儿。尤其是“广场文化”缺失,“音乐能力”弱化,能说会道,渐渐取代了能歌善舞,个人自修的过分强调,导致“群修能力”弱化。以至于我们看看奥运会金牌榜,欣喜之余,都能发现这个“有待提升”的短板。同时发现,我们巨大的提升空间,将为明天斑斓壮阔的“体育史”,写下新的一页。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