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垄两边起锄开挖,不要弄伤马铃薯。”“分拣时要注意个头匀称,外观美感。”眼下正是四川达州万源市高山马铃薯收获的季节,在万源市太平镇茶垭社区富硒马铃薯示范基地,外观饱满、个头硕大的马铃薯铺满田垄,村民把马铃薯分拣、装袋后,与其他众多富硒农产品一样就近送进“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
官渡镇斑竹溪村直播带货
万源市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全国十大天然富硒区之一。打好“富硒牌”,万源市聚力发展金色粮油、绿色茶叶、黑色黑鸡、褐色药材、青色果蔬“五彩产业”,建设“村村直播间”,让万源的富硒山货飞出大巴山,努力把富硒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制定种植技术规程 给农产品贴上“富硒身份证”
“在马铃薯‘长个’期间,我们跟踪进行了两次硒元素检测,总体效果好。马铃薯成熟后,我们再做一次检测,确定是否达到富硒标准。”今年,万源市在茶垭社区开展了富硒马铃薯种植试点,来自万源市富硒产品检验中心的技术人员对富硒马铃薯试验品进行采样和数据记录。
该中心技术负责人杨琳介绍,试验选择了土壤含硒量相对较高的区域,并对马铃薯喷施了富硒叶面肥,目的是通过数据比对和分析,服务富硒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制定,为富硒马铃薯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制样、上机、检测……经过万源市富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人员的检测和分析,此次种植的马铃薯硒含量为每千克0.12毫克,达到相关行业标准。
杨琳表示,富硒马铃薯种植试验成功后,将采取“科研机构+农头企业+农技专家”组团方式,进一步扩大开展富硒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相关实验的范围,“用可量化的数据,给更多富硒农产品贴上‘富硒身份证’”。
据了解,万源市现已开展富硒马铃薯、富硒茶叶等种植规程制定,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0.9万亩,同时投入9000余万元,建成富硒科普馆和集“产、学、研、检”四位一体的省级富硒产品检验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富硒产业提供强力技术保障和支撑。
技术人员在马铃薯种植基地采样和记录数据
建起298个“村村直播间” 让富硒山货飞出大山
“有了直播间,销售不愁了。”9月4日,万源市青花镇干溪沟村村民曹光军运到村里“村村直播间”的一百多斤干马铃薯片很快被抢购一空,这让他感慨:“干马铃薯片吃不完、卖不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为拓宽富硒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万源市大力开展“村村直播”建设工作。像干溪沟村的直播间,万源市已建起298个。
万源市商务局局长张涛介绍,今年来,万源市围绕“五彩”产业拓宽直播场景,在农耕现场、旅游景区、农家小院等多场景进行直播,大力推介富硒茶、旧院黑鸡、富硒马铃薯、老腊肉等特色农产品。
聚焦“一村一主播、村村可直播”目标,万源市出台《党建引领“红色主播”培育行动实施方案》,从村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种养大户中遴选红色主播300余人,组建直播团队,配备直播设备。万源市统筹各村党群阵地、产业基地、居民聚居点,打造“村村直播间”298个,形成一批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直播基地。
“参加‘村村直播’电商技能培训后,我就尝试着开始直播,希望把我们的农特产品带出大山。”官渡镇斑竹溪村党支部书记邓林兴告诉记者,一个多月时间,他的账号已经有3000粉丝。邓林兴还自学尝试拍摄具有乡土气息的短视频,推动万源乡村风光和乡土文化“出圈”。
网络直播销售让不少村子尝到了甜头。今年以来,庙子乡与5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合作,采取“统购统销+订单代卖”方式,为老百姓代卖农特产品12.4万余元,3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石窝镇番坝村通过“村村直播”预售“番坝硒米”7900余斤,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7余万元。
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飞说,万源市把“村村直播”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已建立“村村直播”联农带农机制等,促进叫响万源富硒特色品牌,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增收,为打造全省托底性帮扶工作“万源样板”注入强劲动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