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烧掉孩子3000张烟卡,先别为粗暴式教育叫好

家长烧掉孩子3000张烟卡,先别为粗暴式教育叫好

00:00
03:31

近日,黑龙江一家长火烧孩子的“宝贝”烟卡引热议。

据媒体报道,家长称,本来不反对孩子玩烟卡,毕竟谁还没有个童年。但后来发现,很多小孩为了烟卡会去偷抢,为防止孩子误入歧途,他火烧了儿子年年(化名)收集的近3000张烟卡。对此,有网友调侃,“这么多烟卡,得值好几万”。

在新学期开学时,家长烧掉孩子成堆烟卡,可能也是想给孩子一个新的开始。随着小学生玩烟卡的流行,不少家长为此头疼,希望也将孩子的烟卡“一烧了之”。

但是,烧孩子的烟卡并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对待烟卡、阻止孩子玩烟卡,反而有可能制造亲子矛盾。要让孩子正确对待烟卡,需要家长在孩子刚玩烟卡时就重视监护引导,防止孩子沉迷其中。同时,要通过陪伴,与孩子一起玩其他有益的游戏,满足孩子的游戏、娱乐、社交需求,培养孩子的兴趣。

从报道看,这位家长烧掉的烟卡甚至可以用“成堆”来形容。孩子能积累这么多烟卡,某种程度上也是家长放纵的结果。在发现孩子沉迷其中之后,采取一把火烧了的方式,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管教,都存在类似情况。比如,有的家长把自己的账号给孩子,让孩子玩游戏,对此又缺乏监护、引导。在孩子出现沉迷问题后,家长怒砸孩子手机,可这样的教育有效果吗?家长对孩子为何沉迷有反思吗?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有诸多问题。包括趴在地上玩烟卡、在垃圾箱里找烟卡不卫生;对烟卡品牌如数家珍,不利于禁烟宣传、教育;还有一些孩子利用烟卡进行交易,甚至为烟卡进行偷盗等等。因此,需要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但是,对此也不能采取“一禁了之”“一烧了之”的方式。首先要分析孩子为何流行玩烟卡。这反映孩子有简单游戏、社交的需求,也折射当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给孩子提供的好玩的游戏不多。如果不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去治理玩烟卡问题,禁止了烟卡,还会出现其他“卡牌”。

近年来,孩子玩的东西就从萝卜刀变为烟卡、“养臭水”等,不少人不理解孩子为何会玩这些幼稚的游戏,有这种“恶趣味”。其实这是不了解孩子,没有“儿童中心”视角的表现。

这其中,尤其要反思的是,家庭教育是否给予了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家长在履行监护责任的同时,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游戏、娱乐、社交,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不少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疏于对孩子的监护、引导,纵容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发现孩子的状态不对后再病急乱投医,希望快速扭转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摆脱沉迷。这种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往往没有什么效果。有的孩子可能还会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摆烂”,对抗家长的管教。

因此,对家长烧掉孩子成堆的烟卡的这种粗暴式教育方式并不值得叫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的是日常的养成教育,多采取符合孩子天性、成长规律的方式、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