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的敏感度正在不断提高。16所市属高校今年新增备案审批28个本科专业,以“新能源”“智能”为关键词的工科专业占大头。新学期,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北京农学院3所高校的3个新增专业迎来首批新生。其中,农学院的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是全国首次新增的本科专业之一,迎来了30位新生。
杨丁宁是生物育种技术专业大一新生。她是奔着追“星”报考的该专业:“袁隆平爷爷是我的榜样!我希望通过学习,和他一样培育更多良种,助力守护国家粮食安全。”虽然还在军训,她和同学们已经开始选课。除了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分子育种等专业基础课,他们还必修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知识。
该专业所属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韩莹琰介绍,现代新型农业早就不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国家需要更多掌握生物技术和信息科技的新型农学人才,“新专业设立的目的就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市场对生物育种技术人才的需求。他们毕业后,既可以在作物学、生物学、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继续深造,还可以进入农业企业或生物技术公司就业,参与生物育种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实践,或从事农业信息相关的科研工作。”
一所学校的调整,其实反映了今年堪称史上规模最大一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原因。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科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专业布点3389个。教育部明确,目的是优化高校专业,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特点,为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重新将焦点转到北京。此次市属高校专业备案审批中,“智”字头的工科专业占了约30%。其他新专业还包括北京工商大学的计算金融等管理学专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数字经济等经济学专业、北京舞蹈学院的音乐剧等艺术学专业、北京联合大学应用心理学等教育学专业……
除了农学院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新学期首医大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和信息科大的智能交互设计专业也迎来了首批学生。前者将培养医、工、信交叉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感知、大数据等智能医学的前沿技术。后者则融合机械工程、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培养能够在智能产品设计、复杂系统界面设计、文化数字设计、人工智能创意设计等应用场景中从事策划、设计、运营、测试等工作的人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