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立身

卷二 立身

00:00
01:31

狄仁杰的“宦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 在担任大理寺丞期间,狄仁杰明察秋毫,处理了大量积压案件,为许多无辜百姓平反昭雪,使得法律的公正得以彰显。面对唐高宗要处死误砍昭陵柏树的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狄仁杰敢于上书劝谏,据理力争,最终让唐高宗改变了决定。
- 他还曾弹劾宠臣王本立,在唐高宗想要从轻发落时,坚持要求依法处罚,王本立最终入狱。这种刚正不阿的行事风格,让一些权贵对他恨之入骨,但也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2. 清正廉洁、心系民生:
- 狄仁杰每到一处任职,都积极改善民生。在宁州担任刺史时,他安抚西戎部落,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百姓为他修建了石碑。在江南巡抚使任上,他上奏朝廷焚毁一千七百多所吴楚两地的淫祠,保留了用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的四所祠庙,端正了当地的风俗。
- 狄仁杰关心百姓疾苦,多次上书皇帝建议减轻百姓赋税负担,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例如在神功元年,他曾上表劝谏朝廷取消安东都护府、恢复高氏为高句丽国的君主、停止江南地区的粮草运输,以便让百姓休养生息。
3. 政治智慧、灵活应对:
- 狄仁杰身处武周时期,政治环境复杂,但他能够审时度势,灵活应对。武则天建立武周王朝后,大肆杀戮李唐宗室和反对她的大臣,但狄仁杰却得以善终。一方面,他看到武则天权势已成,明白阻止她当皇帝已不可能,于是主动支持武则天登基为帝,避免了与武则天的正面冲突。
- 另一方面,在立储问题上,狄仁杰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应该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以延续李唐王朝。他巧妙地利用武则天的梦境进行劝说,最终使武则天将李显召回,并立为太子,为唐室中兴奠定了基础。
4. 善于识人、举荐贤才:
- 狄仁杰有着识人的慧眼,能够发现人才并加以举荐。他担任宰相期间为朝廷发掘了十多位人才,包括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和姚崇等人。这些人后来成为唐朝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朝廷的治理带来了更加清明的风气。
5. 忠诚为国、坚守原则:
- 狄仁杰始终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忠诚为国。他认为奸佞小人是不会自己承认的,忠厚君子也不会自己鼓吹,为官者要能识别忠奸。在他看来,爱护群众之人必定是忠,伤害群众之人必定为奸,对待老百姓有没有真情实感,是判定忠奸的重要标准。
- 即使面对酷吏的诬陷和迫害,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在被来俊臣诬告谋反时,他先以智谋保全自己,随后澄清冤情,继续为国家和百姓效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