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访华,我们得到了什么?

沙利文访华,我们得到了什么?

00:00
11:03

从目前公开的披露和相关的报道来看,美国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此次突访中国,虽然不能说满载而归,也可以说达到了初期的目的。那么,美国得到了想要的“成果”,中国得到了什么?

在距离美国总统大选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在美国总统拜登铁定卸任的情况之下,中美启动新一轮的战略磋商,还会有实际的意义吗?或者说还有这个必要吗?这恐怕会是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的一个疑问。

如果大选的结果是特朗普取胜,这一轮的战略磋商就肯定意义不大,甚至可以说这一轮磋商进行到一半就不得不停止了。

如果是拜登推荐的哈里斯获胜,其能否完全执行或延续他的对华政策打法,恐怕也是一个未知数,至少从目前哈里斯的表态以及她的竞选纲领中就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这也表明意义不大。

然而,对中国来说意义不大,可对于拜登来说,可就有重大的意义了。

综合各种信息来看,这一次沙利文的访华,美方最大的主题就是“求稳”,或者说是避免未来几个月内中美关系的严重恶化。

拜登为何在临秋末晚要下台的时候急着“求稳”?恐怕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为哈里斯竞选站台。

美国总统大选,“打中国牌”是惯例。如果在最后时刻中美紧张的关系不缓解,甚至于继续恶化,这就证明拜登把控局势的能力不足。

尽管打压遏制中国是美国的“共识”,但恶化中美关系对美国也是一个严重的伤害,这也是美国内部的共识。

严重恶化中美关系,则也是美国选民们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作为世界最强国和世界霸主的美国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局面,就证明其外交能力不足,这显然会失分。

哈里斯是拜登强力推荐的总统候选人,甚至可以说是拜登退选的唯一条件。拜登政府的能力不足,作为副总统的哈里斯自然也有责任。

如果认为哈里斯将延续的是拜登的政策,选她就没有那个必要了。

如果此访能够证明拜登政府在管控中美关系方面还有较强的能力,就足以给哈里斯加分,就表明哈里斯这个未来可能的“傀儡”还是有价值的。

其二,拜登在最后时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遗产。

拜登执政这一任期,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建树,穷于应付两场战争,无法建立新的自由世界联盟,也无法有效的推进印太战略,更没能阻止中国实力的快速提高,而美国自身的金融经济债务困境却日益突出。

如果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上一点也无建树,或者说在最后时刻与中国关系恶化加剧,那么他这一任期就一点“亮点”也没有了。

因此,稳定与中国的关系,对他来说非常的重要,而能够体现他有能力把控中美关系走向的,自然是在最后时刻能够与中国保持有效的沟通交流。

在即将卸任的时候启动新一轮的中美战略磋商,这是对他把控能力的最佳体现,而这也是中美关系稳定的最好证明。

如果再能够实现与元首直接沟通与交流,则更能体现他的能力,这也是沙利文此访的重要目的之一。

尽管我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但也明确了此事已经进入了进一步沟通节奏,这才是沙利文此访的最大成果。

如果不能实现这一愿望,则是对拜登外交或局势把控能力不足的最有力的证明。

其三,就是避免意外的冲突。

目前,台海和南海局势还是相当紧张。尽管这与美国在背后捣鬼有直接的关系,可拜登也怕引起突发的意外。

美国自认对台湾和菲律宾有“保护义务”,一旦意外擦枪走火,就等于是给美国出了一道非常棘手的选择题了。

尽管目前的台海和南海局势紧身与拜登支持拱火有直接的关系,可现在看来拜登未必能够对台独势力和小马科斯实现完全的控制。

目前美国对于泽连斯基和内塔尼亚胡的控制力就明显的不足。对乌克兰战争和中东战乱局面把控能力就严重的缺失。

而尽管面对强大的压力,台独工作者赖清德显然还是想利用美国把台独路线继续向前推进。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显然也更想把中菲南海争端演变成中美军事对峙。

不管是台海的赖清德,还是菲律宾的小马科斯,都怕拜登下台后美国的政府有变。因此,在他下台之前闹事把美国拖下水是重要的选择。

可是,近来我方的态度立场却变得越来越强硬。不管是在南海还是台海,可以说都已经到了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的程度了。

我军在台海的维权行动,不仅已经实现了常态化,更是在严阵以待。特别是出台了惩治台独的《意见》和公开台独顽固分子名单之后,很可能意味着要启动反台独的执法程序。

而在南海,连续的撞船事件,以及我军警加大了执法力度,也表明了在坐待第一枪的打响。

目前,不管是赖清德还是菲律宾的小马科斯,都希望借助美国的强力支持筑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也都想把美国拉下水。不能完全控制得了这两个人,拜登也是头痛。

此时的美国自然希望能够与我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一是摸一下我方开战的底线,二是向我方说明美军可能的意图。

重要的是,中美关系企稳本身,就已经是在向赖清德和小马科斯发出警告了,也就是一切以美国利益为先。

沙利文结束访华之后,美方就立即传出气候特使将访华磋商,中美商贸工作组第二轮副部长级会议将启动,并适时举行第二轮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这表明新一轮战略磋商在加速推进。

中方同意了恢复早已经中断的中美两军战区级别的沟通热线,元首之间的直接沟通问题也处于了探讨之中。

这一切都表明了沙利文此访是非常“成功”,想得到的也基本上都得到了。

美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那么我方得到了什么?我方之所以同意启动新一轮的战略磋商,自然也有我方的想法。

稳定中美关系,自然也是我方的需要,甚至可以说是我方一贯的宗旨。

尽管稳定双边关系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减少对我方的打压压力,可毕竟关系越紧张压力会越大。

目前是中国复兴强国进行进程的最后冲刺阶段,发展依然是重中之重。

重要的是,中美关系稳定,也是区域内相关国家的诉求。中国也不能一味强硬到底而不顾周边国家的感受。

重要的是,中美关系企稳,不管是对台独势力还是菲律宾方面也是一个压力,这表明了美国并不希望台独势力和菲律宾过度挑衅,反而会起到一定的压制作用。

特别是沙利文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强调的,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不支持“一中一台”。

这个“三不”表述,说得非常具体。以往似乎是从未有过如此详细的表述。这话显然也是说给赖当局听的,而美方只允许赖清德出访“友邦”时经停夏威夷,这也算是对赖的一个警告了。

而对于菲律宾,近来双方再反复发生撞船事件,和军机“相遇”事件,白宫并没有过度渲染,也表明了不希望南海发生意外,小马科斯也应当明白。

其实,重要的还不在于这些。重要的是我方在借机向美方更加清晰地传递我方的原则立场和底线。

中国不会干预美国大选,因为谁当美国总统对华打压影遏制的总战略都不会变。但却一定会关注或重视下届政府的对华政策。

同意启动新一轮的战略磋商,表明了我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诚意,而通过磋商可同进一步向美方强化我方的立场原则和底线,是意在向未来可能胜选的新总统传递信息,这也就等于是“把丑话说到了前面”。

其实,最近美国内部在对华政策战略问题上似乎也在进行反思。不管是特朗普还是哈里斯团队,在对华问题上似乎都不想表现的过于强硬。可以说美国总统大选这张“中国牌”打得不是那么响和那么香了。

尽管拜登政府强化了对中国的打压,可也并没有给中国发展带来预期的破坏性影响。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的科技进步,出人意料的变快变强,这不能让美方不反思。

重要的是,美方目前深受两场战争的重大消耗与牵制。

还有就是中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就是南方国家的合作在加速而且在升级,美国对此却是无能为力。

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领导人峰会,主题则是直奔了现代化和命运共同体,这是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大的发展希望。

在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同时,直接带动非洲这个世界上最落后的地区直奔“现代化”这一主题,这份承诺可是非常诱人的。

直奔现代化的主题,也并非是不切实际,更不是忽悠人或画大饼。信息化、万物互联,自动化、智能化、大数据,以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这都是现代化的标志。

而信息网络道路交通等基础建设是中国的强项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急需。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直接跨跃传统工业化道路直奔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就变得非常的现实了。

既然美西方一直夸大“中国产能过剩”,那么,中国所谓的“过剩”产能,则正好是非洲和发展中国家所急需的。

美国忙于两场战争的胜利和打压中国,自然也无暇顾及在发展中国家地区出手,与中国合作,即使不想建立命运共同体,也可以建立利益共同体。

对此,美国只能是瞪着眼睛干着急。表面上看,中国一直在被动被美国所打压遏制,而实际上中美的所谓大国竞争,已经进入了中国节奏。可以说美国目前正在被中国牵着鼻子走。

这就是美国必须要反思的,也必须要改变或调整其目前的对华政策和战略。

另外,尽管是美提议启动新一轮战略磋商,可中国却把磋商的主基调给定下了,首先落实“元首共识”,这就表明了中国的强势。

而美国在对中国发动了猛烈攻势无果后,在大选的关键时刻,反而表现了强烈的“求稳”意向,这本身就是体现了中国实力。

因此,通过沙利文访华也好,接下来进行的新一轮磋商也罢,一是向世界传递中国致力于稳定发展而不是激烈对抗的信息,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会有更多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二是向美国强化中国的原则立场。

美国需要时间处理自身的战略麻烦才能加速集中力量针对中国。而中国则也需要时间尽快提高实力和战略布局。就看谁能更有效地把握和利用时间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