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娃变“小当家” 郫都区马街社区儿童友好指数拉满

社区娃变“小当家” 郫都区马街社区儿童友好指数拉满

00:00
06:17

近日,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马街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童’参与”主题活动,社区孩子们踊跃参与,童言童语中洋溢着热情,已然有了“小主人”的模样。马街社区从垃圾分类活动中探索“小当家治理样本”,鼓励儿童成为社区美好生活的建设者。近年来,围绕“政策友好、服务友好、权利友好、空间友好、环境友好” ,马街社区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听取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看法,丰富服务内涵,增强孩子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聆听“一米”声音 构建儿童融入社区治理模式

记者了解到,围绕儿童友好型社区打造,马街社区建立了儿童参与机制,成立了“马街小当家”儿童观察团,面向社区内6至14岁的儿童招募成员,通过报名、选拔、竞演等环节,最终组建了一支由9名小成员组成的观察团。

“小区内有的楼栋标牌有破损,需要进行修补”“晚上有些地方的亮度不是太足,一个人我不敢走”……前不久,社区儿童观察团的小成员们召开会议,对社区安全建言献策。“我们儿童观察团的任务就是发现并报告社区内与儿童生活、安全、教育等方面相关的问题,同时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想法。”儿童观察团团长小张自豪地介绍。她告诉记者,自从加入观察团以来,她和团员们已经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辖区内公共设施被损坏、道路上的儿童安全提醒标识不清晰等,并通过社区“儿童议事会”提出了改进建议。截至目前,通过“儿童议事会”累计收集建议25条,其中15条建议已纳入社区后续工作计划中。

为培养儿童观察团成员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社区还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模拟演练,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儿童提案-多方联动-提案落实”机制,收集儿童建议,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此外,儿童观察团还发动成立了“儿童友好”志愿服务队,在周末和节假日,孩子们穿上志愿者马甲,参与到社区的清洁环境、关爱老人、帮助困难家庭等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儿童学会了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品质,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儿童观察团,孩子们的声音被听见,让他们的意见成为社区决策的一部分,实现社区治理与儿童友好‘双向奔赴’。”马街社区党委书记邓微微说道。

关注“一米”成长 打造儿童友好“一米”风景

“我喜欢到‘儿童之家’来,可以写作业,也可以参加活动,每次都有惊喜。”社区小朋友曾同学说道。走进马街社区的“儿童之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敞明亮的室内活动区。这里配备了各种益智玩具、图书和绘本以及安全舒适的游乐设施。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玩耍、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此外,社区还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创意手工区、科学实验区等,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

“我和女儿是这里的常客,只要有空就带她们来这里看看绘本、参加活动。”居民张女士对儿童之家的功能设置表示非常满意。除了给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外,社区平时还举行绘画、手工、文化等系列服务,提升儿童在素质提升、文化教育、艺术培养等多方面的能力。今年以来,社区利用“端午”“母亲节”“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好书伴成长,书香满社区”读书日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我拿手”手工活动等20余场,让辖区儿童切实体验到了作为社区“小主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留下了快乐的回忆。

站在“一米”高度新视角 创建儿童友好型社区

站在“一米高度看世界”全新视角下,马街社区采用“1+2+N”的创新模式,链接社区内外部服务资源,如学校、幼儿园、企业、社区合伙人等,共同创建儿童友好型社区。“1”即一核引领谋布局;“2”即两翼共振抓建设;“N”即多方参与聚合。马街社区启动了“童心相伴•共建马街”服务项目,引导家长、学校、商户、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化对“儿童优先 ”“儿童友好”“儿童治理”,完善机制,创设家庭、学校、社区全方位联动的服务儿童新格局。

“儿童是社区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正在形成社会保护、社会参与、社会发展合力,让更多的孩子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儿童成长环境,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这里享受到幸福的童年时光。”谈及社区儿童友好建设时,马街社区党委书记邓微微表示。

儿童是城市的未来,建设儿童友好社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求,更是一把标尺,衡量着社区的治理温度和文明程度。接下来,马街社区将聚焦儿童需求,践行儿童友好服务理念,拓展儿童友好社区内涵,为孩子们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守护他们幸福快乐成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