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被正式任命为湖南省委书记的杨正午第一次召开了党员大会,他从容不迫的对今后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着重强调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2005年,杨正午辞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提出“三知三不三好”,要对组织知道感恩,对自己知足常乐,对同志知人善任;不忘爱国,不忘老百姓,不忘老祖宗;把领导班子建好,使社会经济发展更好,使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正是这样一位知道感恩国家,不忘百姓的领导,才让人们一直记在心里。杨正午,1941年出生于湖南龙山,是典型的土家族农家。在那个还没有解放的年代,他的童年充满黑暗和残酷。然而,杨正午8岁那年,新中国成立,他赶上了好时代,不仅家里日子变好了,而且还有学上。这不仅让杨正午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且坚定长大要为祖国做贡献。1960年,杨正午大学毕业,他作为第一批大学生没有留在城里,而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小县城,希望用自己的双手能够改变这里的教学环境。彼时,县里师资力量缺乏,他被安排进入一所中学做任课老师,之后,由于政策的安排,他又被调入小学任教1年。然而,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1968年,因为文化水平高、工作态度认真,他被推荐进入到县里工作,从而成为一名县委干事。也就是从这一年,他开始正式踏入政界。由于杨正午工作一丝不苟,从不弄虚作假,而且具有专业的储备知识,所以,1978年被任命为中共龙山县委书记。彼时,国家提倡“全党干部年轻化”的倡议,许多50岁以下的年轻人被提拔重用,而杨正午正是其中的一员。1983年,他被任命为中共湘西自治州委书记,两年后成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兼州委书记。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的土家族人,杨正午从一名教育工作者走到这一步,已经石破天荒,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之后的几年内,杨正午再次先后被任命为湖南省代理省长,直到1998年,被正式任命为湖南省委书记。面对身居要职,杨正午十分清楚自己的责任,所谓职位越高,风险越大。他所担负的不仅是湖南省所有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更是肩负着国家对自己的信任。任职期间,他不断的深入基层工作,以基层作为考量工作的关键,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杨正午为人忠厚,没有官架子,可以说一视同仁,但是对于周围想要亲远自己的人,他表示:“我的周围既没有最亲的人,也没有最疏远的人。”在他看来,只要是实事、应该办的事,自己义不容辞,然而,如果违背了原则、违背了国家意志,再亲近的人,他也绝不会开绿灯。1995年,全国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时,记者犀利的提问杨正午的晋升履历。他毫不畏惧的公开扬言:“我没有背景,我的后台是老百姓”。一个敢作敢当,不惧谣言的他,也终究受到湖南老百姓的爱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