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癸卯年(1783年)的春天,我跟着蒋思斋先生到扬州幕府任聘,才看到了金山、焦山的风采。金山宜于远看,焦山宜于近观。可惜我从两山之间来来往往,却没有登临眺望。过了长江往北走,王士祯所说的“绿杨城郭是扬州”的景象,已经活现在眼前。
平山堂离城里大约有三四里,走上去大约要走八九里。虽然全是人工景色,但构思奇妙,点缀得十分自然,即使是传说中的阆苑瑶池,琼楼玉宇,想来也不过如此。它的妙处在于:把十几处园亭景色连成一片,使彼此联系照应,一直到山上,气势都能贯通。其中最难以布局安排之处,是出城之后进入风景区,有一里多路的景色紧紧地靠着城郭。
大凡城市中的景点,须要以旷远的重山为背景,才富有画意,而将它们与城市相连,是十分蠢笨的。但是看看这里,不论是亭是台,是墙是石,是竹是树,都被安排得处于半隐半显之间,使得游人并不觉得它刺眼。这若不是胸中装着大自然山山水水的人,绝不可能有如此构思。
游完内城,从虹园出发折向北方,有个石梁叫“虹桥”,不知道园子用桥来命名的呢?还是桥用园子来命名的呢?驾船而过,这个地方叫“长堤春柳”,这个景致不点缀在城脚而点缀在这里,更见出布置的妙处。再转向西边,那里垒土立庙,叫“小金山”,有它作遮挡便顿觉气势紧凑,也不是俗笔所能做到的。听说此地原本是沙土,屡次建筑都没有成功,于是用若干木排,与土壤层叠相加,耗费数万金才建成。如果不是富商之家的话,哪里能够如此呢?
再往后有胜概楼,这里年年都可以观看竞渡。河面较宽,横跨南北有一座莲花桥,桥门可通向八面,桥面上设置五个亭子,扬州人称为“四盘一暖锅”,这是思穷力竭的做法,不值得采取。桥南有莲心寺,寺中高高耸起的是藏传佛教的白塔,它有金色缨络的塔顶,高高矗立直达云霄,大殿四面是红墙围绕,旁边松树柏树掩映其间,时而可以听到钟磬声,这是天下其他园亭所没有的。
过桥便可见一座三层高阁,画栋飞檐,五彩绚烂,门前叠垒着太湖山石,用白石栏杆围住,名为“五云多处”,布局之法犹如作文中的大结构。过此处又有一景名“蜀冈朝阳”,平坦无奇,多是牵强附会之作。快到山脚时,河面渐渐缩窄,堆土为河中小洲,遍植竹木,以成四五处曲折水上路径。至此似是山穷水尽,忽然间又豁然开朗,平山万松林赫然现于眼前。
平山堂的匾额乃是欧阳修所题,而人所称道的淮东第五泉,其真正泉眼隐藏于假山石洞中,不过是一口水井而已,其滋味与雨水并无差别。而荷亭中的那口以铁栏杆围着的六孔井,也不过是一个摆设罢了,井水更是不能饮用。南门幽静之处有一九峰园,别有天然趣味,在我看来,是诸园林之冠。至于康山未去成,也不知景致如何。
至此,我笔下所记的,都是扬州园林的大概景致,其工巧精美之处,不能一一描述。总体而言,其园林之美,大约当以艳妆美人的标准来评判,实在是不能比作浣纱西子。那时节,正逢圣上南巡的盛典,江南各处景致工程竣工,正排演接驾仪式。我得以游赏其间,眼界大开,真可谓人生难得之机遇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