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骂的《逆行人生》,真有那么不堪吗?

挨骂的《逆行人生》,真有那么不堪吗?

00:00
05:04

《逆行人生》结尾,在集团登台演讲的高志垒,动情感叹道:“要注意安全,别像我一样老出车祸”,台下听讲的外卖员哄堂大笑。所有人都清楚,只要高志垒还继续送外卖当“单王”,这句话就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即使它正确且需要强调。

在电影中,为了当上外卖“单王”,还上每月一万五的房贷,高志垒骑上改装过的二手电瓶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为了赶速度拼单量,他不得不穿行于各种小道、暗道、人行道、逆行道。同事出车祸倒地后,第一反应不是去医院,而是害怕超时祈求他代送订单,这让他惊愕不已,但没过多久,他自己遭遇车祸后,第一反应也不是去医院,而是踉踉跄跄爬起来,强撑着送订单。短短几个月时间,现实和命运就把他塑造成了将送单看得比生死重要的人,不由得让人感慨唏嘘。

徐峥饰演的高志垒,名校毕业,原本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开发骨干,长期的996加班让他患上了糖尿病。然而,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工作改变不了大龄被裁员的命运。在大龄寻找工作无果,且面临高额房贷、父亲重病、孩子上学等多重压力下,他不得不当起了外卖骑手,忍受顾客的无理、保安的刁难,系统算法的逼仄和旁人的不解嘲弄。最终他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并利用专业技能开发出“路路通”小程序,和其他骑手打成一片成为朋友,“逆袭”成为单王,并得到集团高层的注意。

但是,这并不是一部“草根逆袭”的爽片,而是讲述一个“中产跌落”到“止跌”的故事。高志垒拼尽全力拿到单王,不过是刚好填上1万5的房贷,这已经是一个骑手能够拿到的最高收入。最终他仍然得把房子卖掉换成小房子。因写程序得到高层注意,也不过是获得算法工程师的试用机会,距离自己的“人生巅峰”还差得很远。

殊途同归的是,高志垒在原公司设计的人力资源优化算法,反过来被公司拿来优化了自己,在送外卖过程中,也不断受到来自系统算法的压力。虽然骑手对此有过抱怨,“每单时间缩短,单价反而降低了”,但迅速被站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回怼:“提速降价是趋势,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显然,对于大众关切的外卖算法问题、安全问题,电影并没有进行正面回应。似乎为了当上单王,拿到奖金就只能不断“逆行”。这也是大众对这部电影的批评所在,认为它是在“消费苦难”“富人演穷人赚穷人的钱”,认为它打着为骑手发声的旗号,却并不会对骑手现状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不过,这部电影的主角实际上是高志垒及其家庭,并非外卖骑手群体。和对高志垒家庭所遭中年危机的细腻描摹相比,对骑手群体的展现反而是十分脸谱化的。片中骑手拼命送餐赚钱的目的,无一例外是有重病的孩子、缺钱的家人,几乎看不到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和自己的生活。在电影设定中,骑手对饭都没时间吃的生活反而十分满意,高志垒甚至因为风餐露宿送外卖自愈了糖尿病,如此看来,高志垒年迈重病、不想拖累家人并意图自尽的父亲反而真实感人得多。

片名《逆行人生》可以做三重解释:一是高志垒送外卖路上的逆行,二是高志垒遭遇不幸人生路上的逆行,三是高志垒父亲中风后试图顽强站起来的逆行。后两者都十分励志,冲淡了全片的现实悲情基调。它没有拍出《我不是药神》式的底层挣扎和对现实环境的叩问,也没有拍出励志奋斗童话,虽然不停在电影台词中加包袱加笑料,但和《爱情神话》式的黑色幽默相比仍然相距甚远。

但值得肯定的是,在电影工业一窝蜂聚集在励志片、爆笑喜剧片的当下,徐峥仍然没有放弃对现实题材的关注。虽然这是一个沉重、吃力难讨好的题材,但《逆行人生》给出了及格线之上的呈现。它能够唤起人们对现实,对中年危机群体,对外卖员群体的关注思考,在一众温情励志童话之外,让人们在银幕前去直面冷酷却真实的人生。这,就是一部电影的特殊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