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8 月 22 日《针灸甲乙经》~精神五脏第一诵读

2024 年 8 月 22 日《针灸甲乙经》~精神五脏第一诵读

00:00
08:57
2024 年 8 月 22 日
《针灸甲乙经》~精神五脏第一诵读

黄帝问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对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存变谓之思。因思远慕谓之虑,因虑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生,长生久视。是故怵惕思虑者则神伤,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则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荡惮而不收。

《素问》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而气逆,故气上。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恐则神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寒则腠理闭,营卫不行,故气收。热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劳则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气结。

肝藏血,血舍魂,在气为语,在液为泪。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素问》曰: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心藏脉,脉舍神,在气为噫,在液为汗。心气虚则悲忧,实则笑不休。脾藏营,营舍意,在气为吞,在液为涎。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 肺藏气,气舍魄,在气为咳,在液为涕。肺气虚则鼻息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气,在气为欠,在液为唾。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察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而谨调之。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其精不守,令人阴缩而筋挛,两胁肋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素问》曰:肝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志为怒,怒伤肝。《九卷》及《素问》又曰:精气并于肝则忧。解曰:肝虚则恐,实则怒,怒而不已则生忧矣。肝之与肾,脾之与肺,互相成矣。脾者土也,四脏皆受成焉。故恐发于肝而成于肾,忧发于脾而成于肝,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也。肾藏精,故恐同其怒,怒同其恐,一过其节则二脏俱伤。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素问》曰: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喜伤心。《九卷》及《素问》又曰:精气并于心则喜。或言心与肺脾二经有错,何谓也?解曰:心虚则悲,悲则忧;心实则笑,笑则喜。心之与肺,脾之与心,亦互相成也。故喜发于心而成于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一过其节,则二脏俱伤。

脾,愁忧不解则伤意,意伤则闷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素问》曰:脾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志为思,思伤脾。《九卷》及《素问》又曰:精气并于脾则饥。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其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素问》曰:肺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忧,忧伤肺。《九卷》及《素问》又曰:精气并于肺则悲。

肾,盛怒未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俯仰,毛悴色夭,死于季夏。《素问》曰:肾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志为恐,恐伤肾。《九卷》及《素问》又曰:精气并于肾则恐。故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是故用针者,观察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已伤,针不可以治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