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病房背后的心理守护者:资深护士的真实日常。焦虑、陌生、界限分明,这不是家,他们是常驻医院的特殊病人。我们不只是打针换药,更扮演心灵导师,与时间赛跑,在生命的边缘给予最温暖的陪伴。面对特权与压力,年轻的面孔却已历经沧桑。从排斥到接纳,从抗拒到依靠,每一次对话,都可能是心灵重生的开始。为何高知人群甘愿长留?生死边缘,是谁在默默维系着那最后一丝安宁?走进《职场七十二房客》,聆听熊猫爱更甜细述那些不为人知的病房故事,探秘白衣之下,那份对人性深度的关怀与理解。
02:01 熊猫爱更甜:辽宁地区三甲医院优秀护士分享心路历程
04:03 专业技能与心理压力:长期住院患者病患的特殊需求
06:09 医疗场景中的特殊病患:高知人群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09:11 挑战与压力:了解医护人员在特殊科室的工作困境
12:17 职业选择与成长:走进护士行业的心理护理之旅
15:20 临床工作的重要性与挑战:学历与经验的平衡之道
18:25 实习护士的经历与挑战:挑战病人的同时也挑战自我
21:30 抢救高智老人:护士的临场处理与大会诊的经验教训
24:36 平静解决突发状况:医护人员在疫情中的艰辛与坚守
27:42 疫情防控下的医院工作:不平凡的贡献与努力
30:47 疫情中的欢乐与疲惫:护士职业的真实面貌
33:51 从熊猫到护士:探寻快乐与健康的人生之路
本期嘉宾
喜马昵称:熊猫爱更甜
我是一名在三甲医院工作的一线护士,所供职的医院也是全国五百强。目前在准备新一年的职称考试。
护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职业,上到三甲医院,下到社区,护士经常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普通人认为的护士就是打针的,顶多会点药理知识,知道一些基础用药,然而除了这之外护士还需要做护理计划,分享疑难杂症的护理,制定营养方案等等。
岗位工作介绍:
护士的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要在病人发生病情变化的时候第一时间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转告医生病人的情况,并且再医生感到前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
例如需要抢救的病人,在医生赶到之前护士能做的是测量好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呼吸正不正常,意识状态如何,有什么异常体征。
然后快速给病人当前状态下个定义,确认当下最需要的急救措施,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救命的药能输进去。
工作分享与案例:
在我从业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高龄摔倒的患者。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身体还好,就算摔一跤也不算什么。
但是在四十岁往后,其实每一次摔跤都是带有风险的,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病例就是因为摔倒导致的悲剧。
当时的病人来就诊时是以体检为目的的。
因为病人的精神状态特别好,走路也虎虎生风,哪怕已经96岁高龄,儿女和晚上陪护的人员都不认为病人会出意外。
偏巧就是这么个我们认为健康的人,在晚上起夜上卫生间的过程中摔倒了!
这个病人偏沉,约莫也给有160斤。
当时的护士叫来医生,评估患者可以移动之后,才叫来了好几个人把患者挪到床上去。
当时患者就被医生带下去拍片,结果是颈椎多处骨折,腰椎多处骨折。
原本能自己进食的人一下就躺在床上不能动了。
是吃东西也会呛,排泄也下不了床,甚至说话都不利索了。
当时病人通过书写表达很痛苦。家里人看看着急,医护人员看着也心疼。
奈何心疼不能当饭吃,患者高龄上手术有风险,有可能下不来手术台,多方考虑之后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用颈托固定,腰部也带上了腰围子。
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因为他沉,现在卧床了就需要定时翻身,一般频率是2小时一次。
每次翻身的时候我们都能听到患者呻吟的声音,可要是不翻,以他的体重,维持一个姿势不变,三天就给生压疮,届时更痛苦。
加上患者还有老年人的常规病,高血压,高血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癌术后,多年前得过脑梗。
虽然恢复的好,可抗凝药始终吃着,这就导致患者一旦身上出现伤口就不爱愈合。
我们当时在病人身底下垫一个滑溜溜的防雨绸布帮忙翻身,省力,病人还没那么痛苦。
但好景不长,因为病人痛苦所以在配合治疗方面就很差,吃东西还经常呛咳,我们害怕他出现吸入性肺炎,跟医生一致建议下胃管,让他暂时不吃普通食物,吃营养液补充身体能量,也防止出现经口喂食的呛咳情况。
可家里人不接受,在家里人看来,他们的父亲还是他们印象中能走,能大声说话的那个人,哪怕已经躺下了,他们也没意识到,小小的肺炎就可能成为让患者丧命的导火索。
直到有一次,病人吃流食呛了一大口,我们护士正好巡视到他家,快速吸痰,吸出来满满一管子流食,病人也因为吸入性肺炎发烧,这才被家里重视,同意下管。因为这个病人的特殊性,我当时选择的是应用营养泵,设定好总量之后,匀速喂养。
按照患者需求,一天六顿饭,一次两个小时,每顿饭间隔至少2小时。加上患者之前的吸入性肺炎导致的痰多,在间隔的这两个小时之内又需要做雾化稀释痰液,又需要吸痰。
这就导致一天二十四小时病人没什么休息时间,甚至因为病人的抵触,出现了日夜颠倒的情况。
随看病人适应管路存在,骨折有所好转,眼看看能经口进食,下一步要撤胃管了,他再次发生了病情变化。
只不过这一次的病情变化是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
那天是我的班,在下次喂食之前常规吸痰,吸出来的痰液不是常规的白色稀薄痰,也不是黄白色粘痰,而是粉红色泡沫痰。
当时我就知道,坏了!
病人很有可能是急性左心衰。
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抢救的结果是好的,但这也为这个患者的逝去埋下伏笔。
低蛋白,周身明显水肿,身上压疮出现,这就已经在表明这个病人的生命已经岌岌可危了。
但是家里人看病人精神头还行,还能跟他们沟通,就觉得还有完全康复的希望,完全忘了医生告诉过的病人状态并不好的事。
随着蛋白进一步低下去,病人身上的水肿也越来越明显甚至到最后,扎指尖血糖,需要先挤出来粉色的组织液,才能看到血。
身上的皮肤也是多处破溃,帮他翻身要是碰到了都容易破坏皮肤,造成伤口。哪怕输着人血白蛋白,但是依旧补不上来。
就这样家里才接受病人情况不好,有死亡的可能。
但最后让这个患者病情急转直下的是消化道出血。
我们问过消化科的人,能用的药全都给他用上了,能想的办法也都用了,可人体终究有些地方是器械够不到的,而那些地方的出血只能靠患者本身。
最后这个患者到底是没扛过,就在一个中午与世长辞。
因为我当时是主管他们家的护士,跟家属的关系还算不错。
在办手续的时候家属就在后悔,为什么当初没重视!
为什么不听医生护士劝,非要看到炎症了才想补救措施!
我当时听着也觉得心痛因为一年半的时间,我都在管理这个患者,可以说他生命的消逝我全部见到了。
作为一个护士我能告诉家属的只有节哀顺变,但是换到我自己身上,一旦我家里人出了事,我是不是也会抱有那样的侥幸心理,看着精神状态不错就觉得还有好的希望,拒绝专业人士的一些好的建议呢?
我虽然嘴上不承认,但是我心里是肯定的。
谁都不想让亲人遭罪,无论是下胃管,还是吸痰,亦或者是因为周身血管不好下的中心静脉置管,这些对于患者本人来说都是遭罪的事。
为人子女孝道当先,自然是能不让家人难受就不让家人难受,可有时这样的感情真的会无形之中耽误时机。
小姐姐心态很好
护士扎针第二次不成功,之后不会再扎,因为第三次就胆怯了。这个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