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体重循环是全球难题,数字化工具让体重管理更便捷、高效

专家:体重循环是全球难题,数字化工具让体重管理更便捷、高效

00:00
05:30

“体重管理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融入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动态、精准的方案是体重管理的基础。通过AI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应用,配合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能够高效地对患者体重进行监督管理、动态调整,以达到长期体重管理的最佳效果。同时,大数据的应用还将成为推动肥胖症研究和治疗手段创新的基础。”

在8月16日-8月17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上,中国肥胖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陈伟教授发表了上述讲话,并透露,目前正在研发数字化体重管理工具,将让体重管理更便捷高效,且兼顾个性。

体重循环是难题

当前肥胖症已成为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披露的信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超重肥胖呈现上升趋势,且与超重和肥胖症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重大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即便成功减重,体重反弹依然困扰着全球的医生。

“体重循环是近两年来国际研究的大热门,减重后如何维持体重是全球最大的难题之一。”陈伟指出,美国做了8项长效研究结果,干预半年减重效果很好,都能减重10%-15%。但随诊一年时,已有50%的人体重反弹,随诊5年时,已有85%的人体重反弹。

同时,超重肥胖的上升趋势,与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存在必然矛盾。陈伟教授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的数据举例,每年约3万人次的肥胖人员就诊,其中新入患者约3000人次。在医生为他们设计减重方案后,谁来决定患者离开医院后用什么样的方式达到医生想要的目的?“一旦加了微信,医生是崩溃的。被患者天天追着问营养学知识肯定不行,完全用线上虚拟的方式管理患者,也不符合患者的需求。”陈伟说道。

陈伟透露,其团队正在用科研的方式为导向,协同相关的线上管理,开发数字化体重管理工具,包括医生端、医助端和患者端,将标准化管理延伸到院外。数字化体重管理工具的关键点在于要遵循医学减重的循证医学证据,集“方案+指导+记录分析”为一体,连通医生端、医助端和患者端,连通“院内诊疗服务+院外患者管理”。

“我们希望能够把医生端作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来进行注册,在国际上用数字化医疗管理体重已经有成功案例,但国内还是从0-1的过程,审核非常严格,需要按照三类医疗器械做人群的注册实验,注册难度加大,但门槛也提高了,门槛越高可及性就越强。”陈伟说道。

数字化体重管理工具研发面临多重挑战

数字化体重管理工具的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陈伟表示,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资质问题。目前市面上有诸多体重管理软件,但这些不能称之为数字化医疗,属于群体社交软件,其中有营养建议、打卡模式,也有体重管理方案,但这些方案不受医疗保护。“我们要做的是标准化,由医生开处方,医疗涉及的筛、评、诊、治都集中在平台上,才能称之为数字化医疗。”陈伟说道。

除了要向国家药监局证明这款数字化体重管理工具与市面已有的体重管理软件的区别外,如何证明其安全性,也是研发团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陈伟表示,目前我国针对AI模式还处于相对探索阶段,特别是在医疗领域。“应用AI,如何证明对它的控制是关键。因此,正在开发的这款工具短期内可以说是一款小的HIS系统,能与医院的大HIS系统对接,作为标准化的数字化医疗工具在医院内使用,囊括相关诊疗指南,成为临床路径。”陈伟表示,随着患者个人数据的不断滚入,数据画像呈现,数字化体重管理工具会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分类,让每类人群都能实现有针对性的治疗。此外,随着平台数据的不断增加,可以在这些数据基础上搭建科研平台,针对不同类型肥胖患者展开队列研究。

“在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诊疗服务中,患者的有效随访尤为重要。而数字化平台和工具的使用,让管理过程更便捷、高效的同时兼顾个性。”陈伟总结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