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受命为教育总长。许寿裳受蔡元培委托,参与教育部的筹组工作,他曾极力推荐鲁迅。蔡元培和鲁迅都是绍兴人,虽然两个人还没有见过面,却在精神层面早就成为了相知相惜的好友。蔡元培对许寿裳说:“我久慕其名,正拟驰函延请,现在就托先生代函敦劝,早日来京。”此时,鲁迅正在绍兴,对辛亥革命后的绍兴失望至极。接到许寿裳的两封信后,便立即来到南京进教育部任事。自此,蔡元培和鲁迅便时常见面。
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后,便着手教育改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教育部,再也不是旧式封建衙门的脸面。4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由南京迁往北京,教育部也要北迁,部员当然要有所调整。教育部次长景某乘蔡元培北上期间,大力安置亲信,教育部又成了封建式的衙门。鲁迅看不惯景某的官僚习气,两人心存芥蒂,景某早有报复之心,乘机把鲁迅列入裁员名单之中。蔡元培看到这份名单后,立即予以制止。他在致鲁迅等人的电报中说:“昨日国务院成立,教育部亟须组织,请即日北来,为盼。”鲁迅仍被聘为教育部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科学、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会、演艺会等。
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对北大首先从文科进行改革。陈独秀和《新青年》由上海来到北京,标志着发端于上海的新文化运动,其战斗营垒已由上海迁来北京。此时,鲁迅仍在教育部供职,在沉重、黑暗的社会机制的压抑下,他感到特别孤独和愁闷。他常常一个人躲在补树书屋,整日整日地抄写古碑。后来,他的朋友、同乡钱玄同,将他引入北大《新青年》营垒,他的《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等白话小说,才得以由《新青年》而面世。中国知识界的批判封建礼教、鞭笞封建文化教育制度的思想文学革命,也因此而真正展现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1927年6月13日,蔡元培被任命为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鲁迅也早已不在北大兼职了。蔡元培还像15年前在教育部时那样,很快便给鲁迅发了聘书。蔡元培还专程拜访鲁迅,聘请他为大学院特约著作员。可以毫无夸张地说,在居于主流地位的衮衮诸公中,唯有蔡元培能够认识到鲁迅的文化学术地位,从而接纳鲁迅,并为其提供一个位置,以展示其才识和水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