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人非,不视人短,不言人过

不闻人非,不视人短,不言人过

00:00
08:35

《道德经·三十八章》中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在这一章中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

生活中,管好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不谈论是非,不揭人短,不过分张扬别人的过错,这才是有德之人。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温暖人心,也能让人心寒。

不闻人非,不视人短,不言人过,谨言慎行,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道德经·第五章》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告诉我们:有的时候,话说多了,可能会让自己陷入窘境,不如谦虚沉默,把话埋藏在心底。

聪明人最了不起的能力,就是不说。

而那些口若悬河,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也必定是喜欢捏造事实的是非人。

项羽在火烧阿房宫后,就下令军队立刻返回江东,心里想着一定要向江东父老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

当时项羽手下有一个谋士面见项羽,说到:“楚王,关中乃当下战略重地。切不可轻易离去啊!”

哪知此时的楚王项羽自负至极,压根听不进去谋士的建议。

而谋士看到项羽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心生不悦。

一次,谋士在与他人闲聊之时,说到:“楚国人就像是穿了衣服的猴子一样,有点高兴的事就喜欢到处去炫耀。”

哪知这话最后传到了项羽的耳中,项羽听到后大怒,立即下令处死了那名谋士。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生活中,很多的矛盾都是因为搬弄是非导致的。

那些喜欢说搬弄是非的人,内心中充满了诋毁和妒忌,捕风捉影的去揣测别人的想法,肆意妄为的给别人扣帽子。

要知道:你所说的是非之词,总有一天会被添油加醋的传到当事人耳中。

到最后,不仅会给他人带来麻烦,也常常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说人是非者,损人不利己。不言人非,不仅是为人处世最根本的修养,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知人不评人,方为人上人

《道德经·五十六章》中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明智的人不会乱说话,而那些随便说话的人往往没有真正的本事。

人与人相处,不必过多谈论别人的私事,更多的时候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

小心说话,谨慎做事,才是智慧的表现。

明太祖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前,曾在地主家放牛。

一天,他年少时的两个玩伴找到他,想让他给安排个一官半职。

其中一人一见到朱元璋便直呼其小名“朱老四”,并大声讲着小时候和朱元璋一块偷地主家青豆煮来吃的糗事。

朱元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听到这些话,顿时火冒三丈,大喊:“这是哪里来的疯子,快把他赶出去!”

另一人看到后,马上磕头说到:“皇上还记得吗?当年小民跟着您的大驾,我们在中途劫持了豆将军..........”

这人将朱元璋当年的糗事说得含蓄动听,朱元璋听到后也觉得面子上有光,心情激动之下,封了这位旧友为御林军总管。大庭广众谈论他人不愿提及的私事,是最让人心生厌恶的,也是最自讨苦吃的行为。

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不揭人短,不言人私是最基本的修养,给别人留余地,也是在给自己留退路。

不该说的一句都不可说,否则会带来灾祸。

嘴下留情,心存善良,才能为自己带来好运。


论人先论己,知人先自知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了解和认识别人的,是明智的人;能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人,可谓是高明的人。

在指责他人前,一定要先好好审视一下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拿着一块拖布去拖地板。

但是拖了好久都拖不干净,地板依旧是脏兮兮的。

拖布生气的对地板说到:“你怎么这么脏,我用了很大的力气都拖不干净。”

地板看着拖布说到:“你想让我变干净,你得先把自己洗干净才行啊!”

拖布低头看了看自己,很是惭愧,原来不是地板拖不干净,而是自己身上脏兮兮的。

指责他人时,先检视自己。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有评价别人的资本。

不断的检视自己,了解认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不骄傲,不自满,才能更好的修炼自己。


古语云:未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非。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提及的过往,这些事如果被说出来,无疑会深深的伤害别人。可能还会给自己带来祸端。

所以,说话一定要有分寸,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要权衡利弊,避免口舌之争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不闻人非,不视人短,不言人过,对自己而言,是最高级的修养,对别人而言,是最大的欣慰!


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听众···
文章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仅作分享使用。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阿弥陀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