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卡尔多和中法7位院士的艺术作品将在成都与你见面 | 跟着航线看成都

今年9月,卡尔多和中法7位院士的艺术作品将在成都与你见面 | 跟着航线看成都

00:00
10:11

在巴黎十四区,闹市区中藏着一条安静小巷,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当地艺术家,同时坐落着卡尔多基金会所属的卡尔多故居与卡尔多艺术馆,被当地人称为“艺术家村落”。

今年9月底,成都博物馆将联合法兰西艺术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等艺术机构一起,在蓉举办一场中法艺术大展。届时,让·卡尔多以及法兰西艺术院7位中法院士的艺术作品将来到成都,与中国观众、成都观众见面。

当地时间8月10日,巴黎奥运会结束前一天,记者来到让·卡尔多基金会,完成了在巴黎的最后一次采访。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法国卡尔多基金会主席、法兰西艺术院中国事务代表、通讯院士迪埃·贝奈姆,以及中法艺术科学研究发展协会主席、法国卡尔多基金会委员中国事务负责人陈岩,从他们口中了解到更多巴黎与成都的故事,也提前看到了即将来成都的部分艺术作品。

在成都,很多观众为一馆赴一城,到成都博物馆参观已成为新的城市文化现象

今年9月

这些作品将在成都与你见面

让·卡尔多基金会由法国当代著名雕塑大师、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让·卡尔多 在2013年与三位创始成员成立,迪埃·贝奈姆就是其中之一。

“卡尔多先生之所以成立基金会,就是希望去世后作品不会被放进仓库,而是不断被人看到、被欣赏,从而启发和鼓励艺术创作。”当天,迪埃·贝奈姆带着记者完整参观了这座卡尔多艺术馆,记者不仅见到了卡尔多大名鼎鼎的《戴高乐像》《沐浴阳光的牛》《拥抱》《时代广场》等原版作品,还看到未向公众开放的卡尔多工作室部分。

卡尔多作品《生命之泉》

卡尔多作品《飞翔》

在过去,如果未曾有机会前往全球知名的艺术机构,人们往往只能从图片和影像中与顶尖的艺术作品相逢。但现在,借助于国际艺术展览的举办,人们可以真实地立于名作之前,久久地凝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之作,收获更鲜活丰盈的艺术感受。在成都,很多观众为一馆赴一城,到成都博物馆参观已成为新的城市文化现象,将于今年9月在成都举办的大型中法艺术展亦如此。

迪埃·贝奈姆介绍说,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卡尔多30多件艺术作品,卡尔多基金会将其中部分展品借出,将在成都举行为期约3个月的展览。这也是卡尔多的作品首次进入成都。

现场,他给记者进行了“剧透”——两人紧紧拥抱的《相拥》,一个小女孩向上生长的《芽》,正面是人像、侧面上半身是山峦起伏模样的《女人躯干像》,以及“公牛”系列,都或将出现在此次展览中。

卡尔多“公牛”系列作品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这场成都展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陈岩说,除了卡尔多的艺术作品,他们还将把法兰西艺术院7位院士的艺术作品带到成都。值得一提的是,这7位院士中,吴冠中、吴为山来自中国。因此,“成都展背后,也蕴含着中法艺术文化交流的延续性和传承性。”

迪埃·贝奈姆和陈岩

当场敲定展览:“缘分到了”

参观完毕,迪埃·贝奈姆邀请记者前往艺术馆对面小坐,那里是卡尔多的故居,也是其生活了40多年的地方,至今仍完整保留着让·卡尔多生前生活的模样。

迪埃·贝奈姆自15岁起,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更是多次前往中国。他还自学了中文,会简单的中文交流。

提起和成都的故事,迪埃·贝奈姆用“缘分到了”这四个字来总结。

去年12月,在北京布展的迪埃·贝奈姆和陈岩受邀前往成都参加摄影节。在成都停留期间,成都博物馆邀请他们参加一个展览的开幕式。

今年4月,两人再次到访成博,双方交流过程中,迪埃·贝奈姆提到正在呼和浩特和青岛举办的卡尔多展即将结束,成都博物馆当即提出能否将该展引入成都。在前期没有任何沟通接洽的情况下,双方几乎当场就敲定了此次展览。

迪埃·贝奈姆

从约定到正式展览,中间不过短短4个月筹备期。“按照法国人的工作方式,这个展览根本不可能做成,因为法国人一般要提前一两年进行准备。”迪埃·贝奈姆说,他对在成都办展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源于他在成都的经历。

在去成都博物馆之前,迪埃·贝奈姆曾在去年到访过成都,并在这里度过了新年夜。除了艺术工作,他还抽空去体验了“像成都人那样生活”。例如,拿出一个下午的时间来围炉煮茶。这份独特的成都体验,让他有种回到巴黎喝咖啡之感。在他眼中,成都人和巴黎人的生活方式是共通的。

“每次去成都我都只能看到一小部分,因为这个城市实在太大了,但每次都有惊喜。”这些惊喜,不仅包括这里的文化底蕴、生活方式,还包含具备浓郁地域特征的摄影节,以及成都博物馆精美的展陈和专业水平。

此外,中国观众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这归因于此前在中国其他城市办展的愉快经历。“中国观众很喜欢我们的展览,你看他们看展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艺术。”

每次办展,迪埃·贝奈姆和陈岩都喜欢偷偷溜到展厅,去观察观众如何看待这些作品。

“不论老人、孩子,还是青年,从他们的神态可以看出,每个人观看作品的时候都非常认真。”迪埃·贝奈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中国美术馆里,一个小女孩在一个雕塑面前观看了十几分钟。这些中国观众带给他的真实反馈,让他感动。

他也相信,在成都,一定会遇到像这位小女孩一样的观众。

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成都不是任何城市的替代品”

现在,卡尔多的故居也成为一个中法文化交流的场所——陈岩说,从卡尔多开始,所有到访者都会在这里进行交流。就像一场奇妙的延续,那时候,卡尔多喜欢坐在房间沙发对面左侧,右边的位置则是迪埃·贝奈姆。现在,迪埃·贝奈姆坐在了卡尔多曾坐过的位置,她则坐在了另一边。

陈岩于1997年赴法,2002年定居于法国巴黎。除了法国著名策展人,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美术馆国际发展顾问,一位非常活跃的中法文化交流大使。近年来,陈岩也因艺术交流工作频繁前往成都,每次她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去街上走一走、看一看。

她尤其提到第一次去都江堰的感受:“站在那里,我震撼到说不出话来。在那么久远的年代,怎么可能会有这么精妙的科学设计?”

在她看来,这种文化的传承是非常具有延续性的——“成都是全国唯一一座两千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中心未移’的超大城市。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都是一座非常了不起的城市。”

成都博物馆

在成都展开幕前,迪埃·贝奈姆和陈岩也计划前往成都,这一次,他们还将邀请法兰西艺术院的院士,和安哥拉夫妇一同前往。

“中国文化影响非常深远,这些影响力也蔓延到了法国。”她以安哥拉夫妇为例,和迪埃·贝奈姆一样,安哥拉夫妇也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尤其热爱陆游的诗词。此前,安哥拉院士还对陆游的诗词进行再创作,创造了很多绘画作品。这一次,这些作品也将带到成都。

陈岩告诉记者,安哥拉夫妇对此次成都之行尤为期待,青城山、变脸、陆游故地重游是他们成都之行的必打卡项目。

艺术交流是双向的。除了将法国大师级作品带到中国,目前,卡尔多基金会也正努力让中国优秀艺术家的作品“走出来”。

采访末尾,迪埃·贝奈姆谈到了他对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看法。在他眼中,成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就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元素,做出成都特色,“让别人看到这就是成都”,而不是要拿其他城市——比如巴黎来做对比。

他以卡尔多的雕塑作品《女人躯干像》为例,卡尔多生前正好经历了雕塑从传统往抽象时代转变的过程。彼时,他虽然也会关注这些艺术流派的变化,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往前走,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所以成都也一样。成都不是任何城市的替代品,成都就是成都。做自己就已然足矣。”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报道 部分图据受访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