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采集穴胫步甲在洞穴投毒?专家:洞穴生态损害不可逆

为采集穴胫步甲在洞穴投毒?专家:洞穴生态损害不可逆

00:00
09:28

为达到垄断售卖的目的,有人对四川达州神龙溶洞内栖息的穴胫步甲进行投毒?

一份热传的聊天记录显示,一名为Perfect.的用户炫耀称,自己在神龙溶洞里采集到一些穴胫步甲,并将这些穴胫步甲进行转移,“放生”到另一个洞穴,为防止其他人继续采集,这位用户自述到原先洞穴中投毒,试图灭绝其他穴胫步甲,以达到垄断售卖目的。此外,截图显示,上述用户曾在网上以2000元的价格售卖穴胫步甲。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所谓穴胫步甲,是洞穴步甲的一个类群,是一类生活在洞穴中的昆虫。

上述聊天记录随即引发关注,新京报记者致电达州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科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关注到网传信息,正在进一步核查。

一位熟悉“虫圈”的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这类洞穴步甲因其稀有性,在市场上能炒到一个不错的价格,“圈内有个不成文规定,野采地址不外露,一是为了防止被其他人滥捕造成生态问题,二是如果有利润,可以保护自己的钱袋子,地址只有自己知道。”

“投毒行为其实不仅仅是杀死步甲,而是污染了整个洞穴生态系统,造成多种洞穴里的生物死亡,可能迅速造成整个洞穴生态系统崩溃。”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告诉新京报记者,“洞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自我修复能力极差。一旦遭受重大破坏,洞穴里的生物将永久地消失。”

他还表示,由于研究的缺乏,我国的保护名单里洞穴生物比较少,穴胫步甲不在保护名单上。未来应该加大立法力度,关注洞穴生物的保护。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与赵力的对话:

新京报: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穴胫步甲是一种什么昆虫?有什么特征?

赵力:穴胫步甲是洞穴步甲的一个类群,属细胫步甲族。穴胫步甲分布较广,除中国外还分布于日本和越南等地,共20余种。在国内则以四川的种类最为丰富,已发现7种,此外在江西和广西各记录1种。它们眼睛极度退化,体态十分优美,均为真洞穴种类。

所谓真洞穴生物,是指只会在一个洞穴中度过它们的整个生命周期,不能在洞穴外生存。它们是纯粹的洞穴生物,身体构造已经完全是为洞穴而设计——眼睛往往发育不良或缺失,身体完全透明或者只有少量色素,缓慢而微小的代谢使它们可以长时间没有食物。它们还具有比洞外同类更长的四肢和触角,这使它们可以在黑暗中更有效地运动和定位食物。

新京报:穴胫步甲有哪些价值?有说法称这是达州未定种的穴胫步甲,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这样吗?

赵力:由于洞穴之间是相互隔离的,里边的物种都是独立进化。所以没有关联的洞穴之间的洞穴生物可能是不同的物种。这种穴胫步甲,极有可能就是新物种,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新京报:将穴胫步甲转移到其他洞穴会造成什么影响?穴胫步甲能否存活?

赵力:把一个洞穴里的生物转移到不相干的洞穴里,生存的几率并不大。因为每一个洞穴里的环境都是不一样的,而这里边的生物经过千万年来的进化,已经适应了该洞穴里的环境。换到了新环境里,哪怕有一丁点儿的不同,都有可能不适应。

新京报:洞穴这种生态环境有哪些特殊性?

赵力:由于洞穴与世隔绝,洞穴深处与洞外,洞与洞之间的生物几乎不可能联系,因此洞穴物种特有性极高,世界上进行过生物科考的洞穴几乎平均一个洞就能发现一个新物种,“一山一种,一洞一种”都是稀松平常事。

洞穴生态系统是相对封闭的,其中的物种也很少,并且由于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匮乏,它们大多生长缓慢,繁殖数量少,生态平衡十分脆弱,一丁点儿的外界干扰都会改变洞穴内稳定的环境,使长期适应洞穴环境的生物面临灭顶之灾。而一个洞穴内的生物往往是特有的,即只存在某一洞穴内,一旦灭绝,将无可替代。

新京报:在洞穴投毒可能造成哪些问题?如果投毒行为已经对穴胫步甲造成了损害,有没有可能通过生态恢复措施来帮助它们恢复种群?

赵力:洞穴里的步甲种类处于食物链的顶层,它生活在洞穴深处,蝙蝠是不会到达洞穴深处的,一般洞穴几百米深处就没有蝙蝠了,所以在它所处的位置,没有以步甲为食的捕食者,但步甲可以捕食其他洞穴昆虫。如果步甲消失,其他生物就会失去制约而大量繁殖。然而,洞穴里非常少的营养物质是无法支撑大量生物的,这样就可能导致整个洞穴生态系统的崩溃。投毒行为会通过食物链与水源扩散,而污染整个洞穴生态系统。

洞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自我修复能力极差。一旦遭受重大破坏,洞穴里的生物将永久地消失。

新京报:穴胫步甲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75种昆虫之内,也非“三有”物种,对于这类物种的保护是否存在一个真空地带?

赵力:学界普遍认为有关洞穴生物的最早记录是1689年斯洛文尼亚著名作家J.V.Valvas注意到被泉水带到地表的一种特殊动物,后被鉴定为一种两栖类洞穴盲螈。在我国,有关洞穴生物的正式研究起步非常晚,早期中国的洞穴生物几乎全都由国外学者发现并描述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洞穴生物研究才开始起步。

国内对洞穴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洞穴商业开发也多,相关报道证实,一般商业化开发后人类频繁活动的洞穴,其内生物基本灭绝殆尽,因为无论空气成分还是水源、温度、光照任何一个因素改变,对于洞穴生物都是致命的。

虽然人类认识到洞穴生物只有短短几个世纪,但洞穴内的某些生物类型已经存在了数亿年。由于研究的缺乏,我国的保护名单里洞穴生物比较少,穴胫步甲不在保护名单上。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大立法力度,关注洞穴生物的保护。

新京报:您了解偷猎采集步甲的圈子吗?一般谁会购买?

赵力:通常卖给收藏家和研究者。洞穴步甲收藏有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在欧洲斯洛文尼亚的洞穴里有一种洞穴步甲被研究者以“盲眼的希特勒”命名,于是收藏圈子里纷纷以拥有一只以希特勒命名的步甲为荣。导致这种步甲被炒到了1200英镑一只。

其实绝大多数洞穴生物体型都很小,身体缺乏色素,从观赏来说没有什么价值。但是一些人往往以拥有一件别人没有的洞穴生物标本为荣。

卖给研究者也并不罕见,洞穴考察需要大量的后勤工作和探险经验,一般人无法进行,即使是研究者也需要投入比较大的精力和经费,对于来源清楚的标本,研究者是愿意购买的,大多数研究者对于购买来的标本都会比较谨慎地核实,很多情况下如果有较高科研价值,他们会亲自再到那个地方去考察证实。

新京报:步甲为何会炒作到高价?会造成什么后果?

赵力:如果是个人进入未知洞穴探险,危险性还是比较高的,我曾在一些洞穴考察中发现过多年前探险遇难者的尸骨。也正因为如此,往往洞穴生物被转卖到市场的价格比较高,如果少量采集,信息记录详细,采集对于研究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如果单纯为了谋利,进行破坏性采集,就应该禁止。多数情况下,这些人都是进行破坏性的采集,因为他们要利益最大化。一旦一个物种能够卖到好价钱,他们就会竭泽而渔,从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