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论讲记第十一讲

血脉论讲记第十一讲

00:00
25:27
血脉论讲记第十一讲
圣成久矣,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他圣人转,天堂地狱无奈何他!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
这样的人无量劫前早就成就了,有着无始以来的清净愿力,生生世世来世间示现利益众生。
所有的业都会被他转掉,天堂地狱都奈何不了他,因为他智慧通达,有大威德,能做的了自己的主,不会被境所骗。而凡夫神识昏昧,不了解实相,不像圣人一样,内外明彻,于一切法通达无碍。
凡夫也是暂时迷在他自心的妄想里,并不是真的有一个人是凡夫。没有觉悟的时候,神识昏昧,执取自心境界以为实有,不知万法唯心,心亦不可得,即是凡夫。一旦觉了自心,不取自心,即同圣人,内外明了。外不取境,内不执心,是名内外明彻。

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
圣人有智慧,有大威德,可以一任作为,做了也不会有惑,真的能做到心无所住。但是如果我们对做什么还有疑惑,不知道能不能做,那就不要做。因为有疑心,没有功夫,心还会住,做了还要受因果,还要轮回。只要还有能所,对做过的事心还有住,这念住着的心就会受报,流浪生死。所以有疑即不做,做了之后,心中恐惧,放不下,后悔就晚了,到那时没人能帮得了你,只能自己受报了。
所以,心中只要还有一点疑惑,都不要放逸,不要肆意妄为。看到祖师们呵佛骂祖,什么都干,自己也学,做了之后,心中又害怕,那是自欺欺人,自己害自己。有疑的时候,要老老实实修行,护好自己的念头,息业养神,长养功夫。直到完全通达无碍,不染万境,就可以像圣人一样,一任作为,而心无所住。

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若了是心,递相劝勉。
这里的贫穷困苦,是指所受的种种烦恼果报。所有的果报,都是从无明和妄想而生。因无明和妄想,贪着自心境界,造种种业,受种种果。
若了达万法唯心,离心无境,即不再造业,即无苦果。将此实相,递相劝勉,转告有缘人,令悟实相,不再轮回。

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
只要心无所求,心无所住,不执一切法,随缘度日,用而不染,就能默契如来知见。应缘做事,心无挂碍,做了什么事,随时都能空掉,就是智慧,就是佛的境界。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
初发心人,可以理解为初学,或者初发菩提心的人,刚开始修行,功夫还不够,还有习气,神识总不定。为什么神识总不定?因为心识中还有各种贪著的种子,还会思前虑后,患得患失。功夫不到,见地不透,就会神识不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境所转。他认为有一个外境,不知境即是心,心即是境,心境不二。
心有所住,就会见到各种异境,被境所惑。所有的境,都是我们自己的心念在吓唬自己。
《涅槃经》里讲到,精进修行的过程中,会有业力现前,会重报轻受。有一种情况就是梦中受报,在梦里经受恐怖和灾难,就把过去的重业消了。
辄不用疑。不用疑惑,也不用害怕,都是自心的境界,是过去的业果在梦里显现,是自己过去阿赖耶识里熏的一些影像。
梦见罗刹,鬼神,或者梦见自己出车祸了,不要疑神疑鬼,认为不吉利。这些都是自心幻境,没什么可怕的。也不用找人去问,问就说明自己着相了,一问就成了问题,本来没问题的。疑问反成了问题。
如果总是做各种恶梦,说明自己过去有造过重业,在梦里显现出来。其实是真如自性起念,一点余习,余习未了,在梦中受余业。

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可自知,不可向人说。
如果梦见光明超过太阳,说明自己的烦恼习气断尽,自心的智慧显现。若很清楚地梦见这样的事,就是成道的时候快到了,自己修行有了很大的成效。只许自知,不可向别人说。
这里说到是成道之因,可以说是开悟的初期,还不是最后成道。后面还要做保任的功夫。所以梦中见到光明,不能太把它当回事,不能到处向人说自己见性了,自己成道了。

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
或者在安静的园林中走路,站着,静坐,或躺卧,看到有光明出现,光明或大或小,都不要与人说。也不要贪着。这也是自性智慧显现的特征。
所谓自性光明,就是通过修行,诸业不造,息虑忘缘,一段时间后,妄心止息,自性的一个暂时的作用,一个清净境现前,不可取着。若取着,就成着相。有这样的境界出现,以平常心看待,不要放在心里,也不要对人讲。对人讲了,说明心里住着这个境了,把这个境当成好的现象,忘失了本心离一切相。

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
或者在安静的夜晚于黑暗中行走,站立,静坐或睡卧,眼睛能看见光明,非常亮,就像白天一样。也不要惊怪,都是自己业障消除,自心要觉悟的征兆。
在黑夜里,没有灯,没有光的环境里,忽然之间感觉天地大亮。也不要惊怪,也不要做殊胜想。有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些都是自心越来越清净的一种征兆。
这些境界是三昧境界,在禅定中也会见到类似的境界。因为想得少,业又轻,所以容易见到这些境界。但这些境界并不是真的,不能取着,知道自己修行有了进步,业消了,就好了。

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
或者夜晚睡觉,梦见星月分明,也是自己妄想业缘渐息的表现,亦不得向人说。若向人说,亦是着相。
梦到这些现象,说明悟道的因缘快到了,但也不要执著。对于学禅宗的人来讲,一定要明白这些不是最重要的。修行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里确实没有执着和挂碍了,自己平时也懂得善护念,不再造新业。这些现象出现就出现,就算没有梦见这些现象,也不要疑惑,只要自己烦恼不再现前,心中常能安住任何境遇,就说明修行步入了正轨,成就和得道是自然而然的。
我们了解这些情况,知道它产生的原因,不要对此有疑惑,也不要乐着就好了。祖师讲这些只是提醒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的境界,我们该怎么去面对。
有些人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禅宗,问:学禅宗还要不要修四禅八定?六祖大师说:不论禅定解脱,唯论见性。禅宗不讲修禅定,什么都不讲,唯论见性。若见性,什么都不用修,任何境界不现前,都是佛。也有人问:修禅宗的人还要不要证四果?不需要。不仅不需要证四果,连菩萨的一切果位都不需要证。也不需要证佛果,六通、十地,百千三昧,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全都不需要。唯论见性。若见性,瞎子哑巴,聋子瘸子,什么都不会,一字不识都是佛。
有些人说,禅宗里的明心见性和大彻大悟,只是到七地、八地的果位,或者到须陀洹的果位。这些人都是完全不了解禅宗,大家千万不要信。见性跟任何果位,任何境界都没关系。见性是最平常的境界,无修无证,本自圆成,只可顿悟,不属修造。只是一切修行人歇不下念念驰求的心,被自心境界所骗,过不得平常境界,所以造种种业,枉受轮回。

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可自知。
如果梦里的境界昏暗,就好像在阴暗中行,也只是自心的烦恼业障重,自己知道就可以,也不要担心。只是提醒自己,不要再造业,好好修行就可以。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心,若识心,何用看教?
如果见性了,就不用读佛经、念佛号,也不用广学多闻。学得越多,神识越容易昏沉,只增知解的习气,与解脱无益。佛所说的种种经典,只是为了明心见性。若明心见性,看教还有何用?
真见性了,对一切没有丝毫疑惑了,就不需要读经念佛。学再多,都是鼓动识心,增加无明,不是修行。
有些人要发心阅藏,毫无必要。读一部经,明了心性,一切经都不用读了。就算一本经没读,经善知识启发,或自己了悟本心,都可以不用读经典。
自性有一部真正的大经,等着一切众生开发和阅读。自家经典不读,读他家经典,有何意义?

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
如果是从凡入圣,就要好好息业养神,随缘度日,不要再去造业。如果自知还有很多业障,有很多执着,想修行解脱,得入圣人的境界,就要减少造业,找一个地方,好好息虑忘缘,看好自己的心念,保护好自己的精神,平常度日。不要再心向外驰,追逐六尘境界。

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远,自赚无益。
如果自己的嗔心习气重,又不加以善自护持,随顺自己的习气,则令自己的本心与道背离。生嗔心的时候,只为图一时之快,损害了自己的修行,增加了我执的习气,只是自己骗自己,对修行没有任何益处。所谓火烧功德林。火,就是指嗔火。凡夫没有修行时,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境界,都爱生气,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或遇到与自己相反的意见,嗔心就会生起。嗔心一起,我相就出来了。我相一出来,就熏修了轮回生死的习气,前面做的功夫全都没了。
之所以有嗔心,就是自己的我执、我见太重,容不得异己,一切都得顺着自己的意愿才行。对于这种状况,就需要做更多的功夫,在对境时好好练心,好好护住自己的心念,不能放逸造作。

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
觉悟的圣人则不同,于生死中能够把持得住自己,随处做得了自己的主,自在出没,来去自由,隐显不定。所谓隐显不定,就是说,他想出来做事就做事,想隐居起来就隐居起来。你猜不透他到底要做什么。觉悟的人都是随缘做事,缘来即应,缘去即寂。有缘就应世,无缘就隐居,或者直接走掉。
一切业果,一切习气,拘束他不得。因为他早就看破世间,知道万法如幻,不再执着任何事情。破邪魔者,非破外境,只是无一念执心。若无执心,邪魔即破。邪魔非从外来,但从住着心而来。心有住着,则魔入舍,心不住,则佛在堂。

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
一切众生,只要能彻见本性,所有的余习都会一时消失。因为神智清晰,不昧本心,所以不再造业,也不会被习气所扰。
要想见本性,只在言下。直下起用,当体即是。拟思即差,动念即乖。故云只在如今。若以为将来可以见性,则永无见性之日。言下错过,万劫千生,终无得日。
所谓余习,就是习气,也可以说是一些习惯。了了见于佛性,见地透彻,功夫养成了,就没有什么状态叫习气了。也可以说,习惯性的东西不能作主了。所谓顿灭,就是于一切境心无所住。大白牛现前,牛不再犯苗稼,也找不到一个叫习气的东西。
此时,就算在世人眼里,见性的人做一些事,别人会把它当成习气,但是他自己不再去定义自己的行为,一切随用随空,所有的习气应念就没了,都变成诸佛妙用了。念念都不住,不再分别和评判自心境界,这叫余习顿灭。
《涅槃经》云:断烦恼者,不名涅槃;不生烦恼,乃名涅槃。善男子,诸佛如来烦恼不起,是名涅槃。
所以,这里的余习顿灭,就是指一切时中,根本不会生出一个自认为烦恼的心念。一切时中,一切境中,自性自如。正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神识不昧。是真正通达本心,了了见性,犹如观于掌中阿摩勒果。你见得真,见得到位,见得清清楚楚,自然不被一切所惑。
见性一定是言下见到的。只有言下见性,才能烦恼不生,才名真正涅槃。想了一秒钟,我明白了,见性早过去了,早不是见性了。你停了一下,想了一刹那,早过去十万八千里。
《法华经》里讲,佛给阿难授记,给声闻众授记,要过无量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为什么?因为一念就是一大阿僧祗劫。离开言下,错过当下,就是阿僧祗劫。
只要不能在言下顿悟,亲见本性,就给你授记无量劫后才得成佛。古人云:古佛过去久矣。鸭子早就飞朝鲜去了。所以刹那间,拟心的功夫,就错过了见性。
所以,不要问我,师父,这个人是不是开悟了?你听他讲,全都是在未来心中成就,全都是知解,离见性差十万八千里。见性只在言下,一抬手就见性了。举手投足间若不见性,万劫千生,当面错过。
会说不会用,就见不了性。起心动念,就离开本佛了。所以在禅宗这里,你说得多像,不会言下,不得见本性。没有直下便会,就永远会不了。为什么说,大通智胜佛,十劫做道场,佛法不现前。只在如今,需直下便会。
所以弥勒要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成佛,不过是迷于当下,未在言下见性罢了。一念离真,皆为妄想。才起佛见,即被贬至二铁围山。

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
如果想真正见于本心,不要执着一切法。做好息虑忘缘,息业养神的功夫,余习就会断尽,自然明白本心。只要能休息得下身心,狂心顿歇,不假一切修证功夫,自然明白。
怎么做功夫?不执一切法,息业养神。就是我们现在练习的一物不为,牧牛,找一个地方,简单安静地过活,诸业不造,自然得道。
很多人都会跟我讲,师父,你讲的东西太透彻,太到位,太痛快了。但是一让他实修,歇下来,什么都不去做,他就做不到。还是被习气带走,干这干那,熏修无明,就是歇不下来。歇不下来,空学一堆知见,只是数别人财宝,自己一点都不得受用。
修行难就难在真正歇下来,息业养神,好好做实修的功课。

外道不会佛意,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于神性,不免轮回。
外道就是不明白自心是佛,不停地向外做功夫。古人云:向外做功夫,总是痴顽汉。不明自心,就会盲修瞎练。但修一切有为法,都算外道,都不得见性。
外道用功最多,每天持咒成千上万遍,拜佛把腿都拜肿了,把腰也拜坏了。遇事就起嗔心,对境就起贪心。做再多功课,有什么用?本心无少法可得,做这些功课,与本心不相应,即是违背圣意。整日忙着念佛诵经,神智完全不清醒,免不了轮回生死。
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只要不见性,过午不食,一天打十座,夜不倒单,每天诵经十卷百卷,持咒一万遍,讲法石头开花,都毫无意义。做再多的功课,只是让自己的心智越来越昏沉。不懂得息业养神,心念一直都在造作,与道相背。轮回就是心识歇不下来。
佛不念佛,佛不求佛。将心用心,是为大错。什么叫将心用心?本来是佛,还要求佛。都属徒劳。佛只是一颗休息的心、无事的心、无求的心。

佛是闲人,何用驱驱,广求名利。后时何用?
佛是无事人,是一个最闲的人,什么都不用做,一切现成。穿衣吃饭,随份过活,自在无碍。哪里用得找忙忙碌碌做事,更不会再去追名求利。无常来时,那些都有何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