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热议中小学新年级“重新编班”,要避免模式决定论迷思

封面评论 | 热议中小学新年级“重新编班”,要避免模式决定论迷思

00:00
03:15

□蒋璟璟

日前,有黑龙江哈尔滨网友提议,在哈尔滨市小学和中学试点实行每升一年级重新分班,保持教师固定不变。在其看来,重新分班优点有三:一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扩大社交圈,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孤立感和心理压力。二是实现教育公平,重新分班打破固有群体,使每个学生有平等机会接触不同教育资源。三是减少个别老师负面影响,避免师德不高的老师长期影响学生,减少家长因避开某些老师而频繁换校的情况。相关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一个学段内班级是否应保持稳定,对此各地选择不一,并且似乎还都有自己的道理。有选择“重新分班”的,主张“让级部均衡发展,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坚持“不重新分班”的,据说是“考虑教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易于因材施教,也有益于班集体的建设。”一言以蔽之,各行其是,各说各话。相关的思考与讨论,看似热闹,其实都属于是想当然的、经验主义的,而缺少了实证化的研究,特别是缺乏真实场景的对比验证实验。

关于“重新分班”的利害,并非没有严肃的学术研究。只不过,与之相关的学术文章,很多都是个案式、小样本的“事后归因”,借题发挥,衍生、发散、诠释的成分多,其整个的逻辑架构多有牵强。而具备说服力的,那种长时间、大样本的系统化研究,则是少之又少。在这种大背景下,关于这个命题的争论,注定是难有公论的。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搞重新分班的学校,很多家长们呼吁不要重新分班。不搞重新分班的学校,又有不少家长建议要重新分班……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学段内重新编班,往往是作为某些学校的“办学传统”“教育特色”而存在的。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基于尊重校方自主权的立场,大体还是保持了极大的“包容”甚至是“保护”。而与此同时,其显然也没有将这种做法标准化和推而广之的意思。这种“不反对”“不鼓励”的暧昧立场,其实很是耐人寻味。由此也不难看出,相较于家长们对“重新分班与否”的高关注度,职能部门对此其实是相当看淡的。

中小学生升入新年级,应重新分班还是保持稳定?对此,当然没有标准答案,而且或许也没必要为之寻找标准答案。有些学校能够驾轻就熟地玩转“分班”,并且趋利避害地将之效用最大化。这绝不意味着,其他学校就能照搬照抄、一用就灵。对此,家长们还是应该警惕陷入模式决定论的迷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