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美丽?不止青绿

何以美丽?不止青绿

00:00
09:08

2024年8月15日,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何谓“全面绿色转型”?其间承载着的不仅是绿水青山间的人间烟火,更是美好生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被列为“七个聚焦”之一,明确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是一把面向未来的钥匙。在开启高质量发展中,不断靠近万物霜天竞自由的理想情境。

绿色转型正酝酿出前所未有的新机,从产业到生活,从文化到经济,掀开“青绿之美”的面纱,方能窥见早已开始探索的一条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

若是此时再问,何以“美丽中国”?答案是只此青绿,又不止青绿。

若尔盖湿地

其实,这些看似宏大的词汇,正在润物无声中沁润进每个人的生活。

初夏的若尔盖大草原,张扬纯粹。旷野下、黄河边,水流蜿蜒,飞鸟翩然。黄河两进两出阿坝州,带来草原,也冲刷出生活。在经历了生态治理和修复之后,如今再走进阿坝州,惊喜更甚。

在这里,大草原不仅是一片绵延的绿色,它塑造着有风景、有内涵的自然景致,串联出有机、多元的场景和业态。

若尔盖花湖

例如若尔盖花湖,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全球最大的黑颈鹤栖息地。这里不仅形成了优美的高原湿地风光,更被打造成为绝佳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大河日夜流,沿黄多地早已携手共赢。有加大流域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也有加快大规模设备更新,共同推进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建设……

细看这些新时代的黄河故事,至少能看到三个维度。大河清明、万物共生的和谐之美;串联场景,业态多元的发展之美;资源利用,多地区协同联动之美。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四大城市群为例,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到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次将“宜居”纳入定位。

这些都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动注解。既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更是将绿色转型放到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位置。

而这朵绿色之花也正绽放于人心。

2023年,全国人大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从去年首个全国生态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到今年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无一不是在更深入唤醒全民的环保意识,持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打开“绿色转型”的卷轴,能看到的不仅是一条和谐共生的景观之轴,更是揉进地方底蕴的发展之轴。

显然,对一地而言,全面绿色转型,并不是多引进高技术产业、多建设几个公园、多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就完事。而是希冀在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中,激活产业、生活、经济、美学的绿色转型。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的系统性变革,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于四川,这也是使命。肩负起中国内陆开发开放“前沿地”、国家生态安全“守护者”的双重使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既是从内陆腹地走向前沿开放的核心需求,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时代使命。

当然,四川也一直没有停止带来惊喜。古韵与新潮,创意与开拓,静谧与活力,一切的元素总能融合出默契,形成独属于这片土地的魂与韵。

宜宾三江交汇处风光。

在“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建成;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创生态岛正加速建设,待全部建成投用后,预计园区总能耗和碳排放2028年左右达到峰值。

就在7月17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上半年四川经济形势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在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下,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

与之相对应的,是四川在上半年的生态“成绩单”。其中,全省空气质量创“十四五”同期最好排位;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8.6%。

——前一组数据,展现着四川高端资源要素吸附能力的增强,后一组数据,则是加快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具象呈现。

毫无疑问,这片土地在向“高”“新”“绿”转型中,正将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

根据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的目标路径,到2027年,全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经济总量再跨两个万亿元台阶。

换言之,寄托着未来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远大理想,正徐徐展开。

翠云廊所在的剑阁县绿野百里、满目青翠。

眼下,远大理想的实现路径,正在不断明晰。

就在全国生态日前夕,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也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把舵定向稳驭舟。在全面绿色转型的不断跋涉中,一条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画卷,从当下延展至未来。

这幅画卷只此青绿。将以绿色生态为底色,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的未来图景。

这幅画卷也不止青绿。例如首次对“绿色消费”进行系统部署。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背后,更直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寄托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当然,画卷还充满了无穷想象与可能性。例如,在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时,不但有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也有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还要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面对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高地,上海给出的数字是,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面对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被正式提出。

面对近零碳排放园区的建设,四川启动的省级试点中,正对首批纳入名单的17家园区实施针对性降碳行动。目标在2025年前,建成20个左右的近零碳排放园区。

还有设备更新改造、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清洁能源开发等,都将潜力无限。

……

毫无疑问,当全面绿色转型逐渐成为当下发展的内在动能,当人与自然的平衡真正深入生产生活的细微之间,绿水青山,璀璨梦想,正因全面绿色转型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实力,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期待而生机勃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