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一开场就是一派欢天喜地,是华兰的婆家来送聘礼的场景。这是是盛纮的第一个女儿出嫁,华兰自小在老太太身边长大,正是应了她的名字,高贵优雅,知书达理,风姿绰约。如今她嫁给了袁伯爵的嫡次子,这本是一件令人艳羡的美事。可是,在这热闹的场景中,前来送聘礼的袁家大郎夫妇却显得格格不入,和这热闹的场景之间有着一种不和谐。尤其是大嫂,她在剧中没有说过一句话,可是她的举止投足之间却透着一种令人难以琢磨的意味。盛老太太是勇义侯府的嫡出独女,而盛老太爷又是探花郎。盛纮是扬州通判,所以盛家在本地是有点威望人气。可是对于官员如云的京城来说,尤其是京城伯爵,他们总觉得盛家只不过是没见过世面的小门小户。说穿了,就是高嫁。所以,就连纳征礼这么重要的事情,袁家伯爵夫妇都没有亲自出面,只是派了老大夫妇前去。很明显,这是给盛家一个下马威。他们对盛家是居高临下的姿态,也是对未来小媳妇的一个打压。在袁家,将来伯爵的爵位是要留给大儿子袁文纯的,而且大儿媳又是婆婆的侄女,所以婆婆更看重大儿子和大儿媳。这样也就不难理解,袁文纯夫妇在纳征礼上的种种不和谐举动了。两人进门时,虽然礼数周到,可是恭敬背后,却透着一种高傲和不屑。袁家大嫂虽然全程没有说过一句话,但下轿门的那一刻从容大气,那看似礼貌的周全,其实是用门第见识差距来碾压盛家家教。之后,袁文纯带来的顾廷烨差点赢走袁家送来的聘雁。盛纮找到袁文纯,希望他出面阻止,袁文纯却说那雁已经是盛家的,他管不了。继而摆出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站在一旁看笑话的姿态。看到盛大娘子为此事心急火燎,袁文纯的妻子露出了鄙夷的神情。可见,华兰进入袁家,不仅要面对挑剔刻薄的婆婆,还要和高高在上的哥哥嫂嫂相处,处境太难了。也许这就是高嫁所付出的代价。高门嫡女出身的盛老太太,早就预见到了这些。要进入京圈的上流社会,不仅要有好的家世,也要有懂得一些上流社会的风雅之事。孔嬷嬷来盛家上课那段,在原著中是祖母专门请来给华兰做婚前培训的。她的开场白便一语道破了名门上流社会的潜规则:“按说女孩儿家人德行最重,举止教养不过都是虚礼,可大凡体面人家偏偏喜欢讲这个虚礼,这关系也可大可小,做的好未必有人夸你,做错了却不免被人明里暗里的笑话,姐儿们都是聪明人,当知道当中要紧。”感觉孔嬷嬷实在是个人精,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人性:你优秀时,人家未必待见,但是一旦你行差踏错,那就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了在孔嬷嬷教授各种礼仪时,因为墨兰太争强好胜,四个兰吵成了一团。说到华兰的错处时,孔嬷嬷批评她有娇骄之气,批评她脾气大却没有能力处理好家务矛盾:“这便是你自己的本事了。你今日连自己亲姊妹之间都料理不好,它日出了门,东边的公婆,西边的妯娌,北边的叔伯兄弟,南边的管事婆,一屋隔着血脉山水的生人,你又如何走的圆场面?难不成还让你爹娘来给你撑腰不成?”孔嬷嬷不愧为在宫里经过大风大浪的,她的话堪称金玉良言,字字珠玑。可惜华兰并没有放在心上,所以到了婆家后,生活得委屈又煎熬。婆婆不仅让华兰把嫁妆贴补家用,还不断往她的房里塞小妾,可是想到下面几个妹妹都没出嫁,华兰也不好发作。盛老太太找来手帕之交贺老太太为华兰诊治,后来生下了儿子,她在贺家的地位也得到了巩固。可极品婆婆还不肯罢休,前前后后塞了将近十个通房妾室还不满足,而她大儿子房中就只有一妻一妾。原著中明兰给华兰出了一个主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公公纳妾。张姨娘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甚得袁老爷的欢心。如此一来,婆婆只能把精力放在这个小妾身上,自然无暇顾及华兰了。在张姨娘与华兰的配合下,两人成功戳穿了袁夫人挪用伯爵府财产补贴娘家的事。袁夫人从此失去了管家大权,也彻底失去了袁老爷的信任。这样一来,华兰的危机彻底解除了。明兰嫁给了顾廷烨,他是皇上的新贵,又是华兰丈夫的上司。如此弯弯绕绕的关系和利害,袁家心中自然是懂的。尤其是袁老爷,他对这个儿媳妇自然也是更加照顾了,婆婆当然不敢再加以刁难了。如此一来,华兰终于在袁府过上了顺心的日子了。很多人喜欢《知否》这部剧,不仅仅是剧好看。而是我们从剧中人物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婚姻,也说出了许多破解困局的方法。明兰说:“这宅子里的事,一点也不逊色于战场呢。”深以为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