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随时会“移动”的消防救援站,拥有两辆消防车和15名训练有素的消防员。
“23·7”北京特大暴雨时,房山区十渡镇受灾严重,因为地势较低,十渡消防救援站也被淹了,院墙倒塌,积水最高接近一米七,淤泥也有一米多深,清淤工作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好在消防员们开着消防车提前撤离,及时进入村里进行备防,在暴雨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后,消防员紧绷着弦,时刻准备应对伴随大雨而来的警情。“只要再有暴雨预警,我们就酌情开着消防车转移,一方面保存实力,一方面也能更及时地在现场救援。”十渡消防救援站副站长杨成龙说。
“三断”困境
十渡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这里山清水秀,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被誉为“京郊小桂林”,一到节假日,有不少游客开着车来赏景玩水。
优美的风景背后,也隐藏着易发的地质灾害。“23·7”北京特大暴雨期间,十渡曾发生山体滑坡,路面垮塌,连拒马河古河床上的巨石都被冲出来了,村庄陷入断水、断电、断通信的境地。
去年7月30日,正对着拒马河的十渡消防救援站,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经过商讨,消防站全体消防员分成两个车组撤离。
他们先前往平西抗日纪念馆与十渡镇政府汇合,随着雨势增大,平西抗日纪念馆开始进水,水位从小腿处迅速涨到腰部。
消防员们赶紧协助镇政府转移,组织人员疏散、转移重要物资,最终确认院内无人后,他们才撤离。由杨成龙带领的一车消防队员由于公路积水滞留在了京铁培训中心,在洪水涌进院子前,他们将京铁所有工作人员转移到了八渡中心卫生院。
离开消防救援站的8天里,十渡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忙得不可开交。食品、药品、饮用水等物资在8月2日凌晨抵达十渡火车站,消防员就连夜搬运,徒步运送到临时安置点。他们每人每天要搬运2吨多物资,每天步行超过20公里的山路。“每在泥里挪一步,都觉得重得抬不起来腿。”杨成龙回忆道。
8月6日下午,一名困在十渡镇西太平村的孕妇向镇政府求助。接到救援任务后,消防员们护送医护人员前往西太平村。天黑路滑,他们翻山前行,越过了160多个断路点。第二天凌晨1点,徒步6小时后,一行人终于到达西太平村见到孕妇。8月8日,天气较为稳定,消防员交替护送将孕妇送上了直升机。现在十渡消防救援站里还陈列着孕妇家人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鼎力相助情似海,无私救助恩如山”。
随时做好迎接暴雨的准备
重返十渡消防救援站后,消防员们总结经验,为新一年的汛期做好了准备。
去年,因为欠缺足够的卫星电话、发电机、备用电池,给对外通信带来了困扰。今年汛期,十渡消防救援站已经配备上了1台卫星电话、3台柴油发电机、10部电台。此外,消防站还储存着300多套救生衣,以及绳索、雨衣、雨鞋和头灯等防汛物资。“如果再发起大水来,需要转移疏散村民,我们就给他们穿上救生衣,用绳索协助转移,这回不用再担心物资短缺了。”杨成龙说。
消防员们担心消防站再被淹没,把一台发电机放到了镇政府,两台放在了应急保障中心,“这样分开放,可以保障多单位的用电。”
他们将冲锋舟放在了消防车的车顶。“这段时间暴雨预警频频,如果需要,随时整车出发。”杨成龙说。
他还指着卫星电话介绍,“这些通信设备,我们也随车携带,备用电池都已经充好了电。”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