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94年,89岁的陈云突然急召洪学智,说有一件大事,必须要托付给他。
洪学智满心疑惑,当他见到陈云的时候,陈云拿出了一封书信。
看到这封信,洪学智有些惊讶,因为,来信的人是林彪的女儿林晓霖。
那么,林晓霖在信中都说了些什么呢?
林晓霖
一封书信
其实,林晓霖写这封信,主要是要拜托陈云两件大事,林晓霖在信中说:
“陈伯伯,有两件事情需要麻烦您,因为我父亲林彪的原因,四野的战史还没有开始编写,平津战役纪念馆也没有建起来,四野的历史地位不应被埋没,我父亲林彪和四野的英雄们,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
陈云看到这封信后,心中也不免唏嘘。
的确,四野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因为林彪身上的敏感问题,人们对于四野往往都不愿多说。
当年的四大野战军,三支队伍的战史都已经进行了编写,唯有四野的战史还是一片空白。
这件事,一直都是林晓霖的一块心病。
林晓霖是林彪和前妻张梅所生的女儿,因为父母亲当年感情破裂,所以,林晓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有些尴尬。
加上她长期生活在苏联,等回国的时候,父亲早就和叶群组建了新的家庭,所以,她就更难融入了。
叶群一直很不喜欢林晓霖,所以,林晓霖长大之后和父亲见面的机会不多,大多数时候还是跟着母亲生活。
让她难过的是,1966年,刚刚毕业的她便接到了父亲的来信,要求她到新疆参加工作。
这件事,林晓霖一直很难释怀,她也不清楚,这究竟是父亲的本意,还是叶群的手笔。
叶群
不过,有时候,祸兮福之所倚。
正因为和父亲联系太少,所以,林彪出事之后,林晓霖并没有太受牵连。
但是,虽然父女之间有着许多的恩恩怨怨,林晓霖心里却始终对父亲还是存有一份敬重。
因为,她知道,父亲是战场上的大英雄,从小,她是听着四野的那些故事长大的。
90年代后,林晓霖回到北京工作,生活渐渐稳定下来,但有一件事,却让林晓霖始终放不下。
原来,回北京之后,林晓霖和林彪过去的一些老战友也渐渐恢复了联系。
这时候,她便听说,各个军队都在积极的编写战史,然而,四野这边始终没有任何动静。
其中的原因,林晓霖自然明白。
林彪是四野当年的总指挥,可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
然而,如果要编写四野的战史,怎么可能不提起林彪呢?
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在四野的战史中,谈及林彪,要怎么去评价他?
因为没有人能拿定主意,所以,这编写战史的事情就一拖再拖。
可林晓霖认为,四野的故事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特别是四野那些曾为国浴血奋战的将士,他们的一切,应该载入史册,为人们所传颂。
当仁不让
但是,林晓霖当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工,她没有能力去主持这件事情。
所以,思来想去,林晓霖决定向父亲的旧相识陈云求助。
接到林晓霖的来信,陈云十分惊喜。
过去,陈云一直很喜欢林晓霖这个后辈,只可惜,后来因为林彪出事,两人就没什么机会见面了。
如今看到林晓霖能走出父亲出世的阴影,陈云是发自内心的为她高兴。
陈云本以为,林晓霖写信,是为了她自己的事情,拆开信才发现,林晓霖是在为四野求助。
林晓霖说的这两件事,陈云心里其实也放不下。
毕竟,当年大家都是战友,一路披荆斩棘走过来,现在独独四野被人遗忘,陈云也觉得这件事情很说不过去。
过去,陈云就一直想找个机会把给四野修战史、修纪念馆的事情提上日程。
但当年的氛围太紧张,人们一提起四野,免不了想起林彪,又是一通批判,所以,这件事情难以落实。
但进入90年代之后,由于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四野的态度比过往是宽松不少的。
中央内部,不少见证过四野成长的老领导们,也都有意重新给四野一个公正的评价。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林晓霖又作为林彪女儿写来了信,可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了。
所以,陈云略作考虑,便决定把这件事情托付给洪学智。
洪学智此时也已经是个81岁的老人了,但陈云还是认为,此事非洪学智不可。
因为,洪学智正是一个出身于四野的将军。
可以说,四野打的每一场关键战,洪学智都有参与。
所以,他的视角是最为完整,也最为公正的。
洪学智
功勋卓著
1945年九月,洪学智作为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进入东北,从此开始了他在四野的戎马岁月。
当时,东北的秩序还十分混乱,给我军的行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洪学智刚进入东北,就得知建平到郑家屯一带的铁路,遭到了严重破坏,几乎完全陷入了瘫痪,导致大批部队停滞不前。
林彪为此也是心急如焚,召集所有人来想办法。
在会议上,洪学智提出,想要恢复铁路秩序,就要用最严格的手段,不论是哪支部队,一律要把手中的车皮交上来,由大部队统一调度。
洪学智这个想法,令林彪十分欣赏。
第二天,林彪就专门任命洪学智为铁路司令,甚至还专门下了一道命令说:“凡不听从指挥、自行扣车、经洪司令交涉仍不交出车辆者,将当场予以枪决。”
洪学智不辱使命,他接受任命之后,立刻亲自带队,在铁路沿线巡查,督促各个部队交出车皮,并组织部队抢修铁路。
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便打通了当地的铁路线,后续部队也得以顺利通过。
因为当时东北许多地区的铁路线,都遭到了破坏,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洪学智几乎成为了铁路线上的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就把他调去哪里。
在铁路保障方面,洪学智是立下了大功的。
等到铁路方面的事情处理完,洪学智又接到林彪新的命令,让他带兵前往黑河剿匪。
黑河境内匪患十分严重,这些土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过去,就连官府他们都不放在眼里,即便听说解放军到了,这些土匪依然十分嚣张。
但是,等洪学智一到,这些土匪就知道了厉害。
洪学智手段非常干脆利落,进入黑河之后,立刻发动当地群众,与部队一起对土匪进行围剿。
另外,他也特地研究了黑河当地的民生状况。
对于那些因生活所迫,误入歧途,内心上有良知的土匪,进行劝降。
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土匪,则坚决追剿。
仅仅过了八个月,黑河一带11个县内的匪患被完全肃清。
洪学智亲率部队,剿灭土匪势力上百股。
由此可见,洪学智作为主帅的领兵能力,也是非常强悍的。
不过,洪学智在四野期间,带兵作战的时间并不长。
因为1947年,林彪又教给了他一个更为重大的任务,那就是主抓部队的军事训练工作。
当时,林彪在东北统筹开办了东野上干大队,这个大队是专门为各级将领进行战术培训,也是我军军事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来,林彪想的是,让各纵队的干部来轮流主抓这项工作,交给洪学智负责的是第二期。
但因为洪学智在带第二期培训班的时候,成绩斐然,所以干脆把第三期的任务也交给了洪学智。
第三期办完不久,辽沈战役开打,林彪又让洪学智为各级官兵编写教材,总结六大战术原则。
从这些工作可以看出,洪学智在四野一直都是一个关键人物。
唯一让洪学智感到遗憾的是,因为大部分时间在主抓后方工作,所以,他没能亲临辽沈战场的一线指挥。
不过,即便没能上前线,他也还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战役开始之前,林彪还专门找来洪学智,问了他许多关键的问题。
比如,先打沈阳如何,先打锦州如何?又或是问他,万一后勤线被敌人掐断,该如何办?
洪学智则对这些问题一一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这给林彪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因为这样的经历,所以,洪学智本人对于四野这支部队的感情非常深。
而且,洪学智这个人办事一向细心,有责任感,所以很适合让他来承担编写战史这样的精细工作。
洪学智得知自己有机会能够为四野编写战史,也非常的兴奋,可同时又犹豫不决。
因为他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很多工作上早已力不从心了。
可是,编写战史,恰恰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
洪学智担忧自己这份工作做不好,辜负了陈云的信任。
陈云则认为,洪学智过于妄自菲薄了,对他反复鼓励和肯定。
不辱使命
最后,洪学智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在这项工作中,他来充当总指挥,同时挑选一批比他更年轻、更有精力,更为专业的人来负责主要的编写工作。
陈云听了之后,觉得这个方案确实更为妥当,于是点头同意。
不久,陈云和洪学智共同来到北京,向中央提出了为四野编写战史,以及修建四野纪念馆这两件大事。
2月28日,中央通过了两人的提案,将两项工作提上日程。
随后,四野战史的编写领导小组成立,洪学智担任总负责人。
同时,陈云、彭真、吕正操、萧克这些老将,也都成为了编写组的顾问。
但这项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小组刚刚成立没多久,陈云便因为吸入性肺炎病重住院。
而同时,编写组的成员们在林彪的问题上,也感到左右为难。
久经沙场的洪学智面对这些情况,也不免感到压力。
那段时间,洪学智常常到医院去探望陈云,和他探讨当前的工作进度。
陈云察觉到洪学智内心的不安,所以便对他说了四个字:“实事求是!”
这四个字,让洪学智心里一下子有了方向。
回到办公室,他和所有的工作人员强调,遇到有关林彪的描述,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个原则。
对于他的功劳,不能抹杀,对于他犯的错误,该批评也要批评,要在最客观的角度上去评价林彪的功与过。
洪学智还对大家表示,即便有了什么后果,自己这个负责人也会一力承担。
洪学智既然这么说,大家的信心也就足了,编写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
但让洪学智感到遗憾的是,1995年4月,陈云与世长辞,没能等到这项工作完成的那一天。
洪学智当时强忍悲痛,对所有人说:“我们要牢记陈云同志的嘱托和教导,把他交办的工作办好,办扎实,这是对陈老的最大祭奠!”
在对战史进行编撰的同时,第二项任务,为四野修建纪念馆,洪学智也没有丝毫的放松。
陈云生前已经和洪学智定下了计划,为四野修建的纪念馆就是平津战役纪念馆。
因为,那时候,绝大多数著名战役都有了自己的纪念馆,只有平津战役,因为四野的缘故迟迟没有属于自己的纪念馆。
当时,因为纪念馆选址,究竟要在北京还是天津,还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陈云过世都没能定下来。
现在,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洪学智找了许多人进行研究,最终还是决定把地址选在天津。
1995年11月,平津战役纪念馆正式在天津奠基。
1997年7月23日,修建完成的平津战役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1998年10月,经过四年的努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写完成。
此书正式出版的那天,洪学智特意带了一本,放到了陈云的墓前,这是对陈云最好的告慰。
参考资料:
洪学智《洪学智回忆录》
叶永烈《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