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地铁里老人殴打小伙”无关让座,真相击碎想象

评论|“地铁里老人殴打小伙”无关让座,真相击碎想象

00:00
04:05

在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情况下,用刻板印象脑补事发时的场景,很容易让人陷入主观臆测、随意定论的误区,成为事实上的谬论制造者

8月9日,网传“一小伙在地铁车厢内遭老人殴打”一事有了调查结果。据青岛市公安局地铁分局通报,在地铁乘车时,23岁的和某城对69岁的翟某绪进行了滋扰辱骂,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和某城扯破翟某绪上衣,翟某绪击打和某城面部,造成和某城右侧鼻骨粉碎性骨折。警方对和某城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对翟某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通报说明了涉事双方的乘车信息和具体表现,与之前网传的信息大相径庭,事情的原委尤其令人意外。从网传视频看,是老人在殴打小伙,这种“老人欺负年轻人”的画面感自然容易引发“公愤”。现在看来,有图未必有真相。通报明确指出,和某城上车后,对周围多名乘客进行言语滋扰。其后,又对翟某绪进行滋扰辱骂,是令事件升级的导火索。再者,和某城绝非网传的“打不还手”,而是有动手情节。网传的“因年轻人不让座而导致老人发飙”等内容,也随之被击碎。青岛地铁车厢里真实的这一幕,让喜好想象者付出了情绪上的“代价”。

这说明,在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情况下,用刻板印象脑补事发时的场景,很容易让人陷入主观臆测、随意定论的误区,成为事实上的谬论制造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所强调的公正评说,反而是最不公正的。谁都不希望如此,但事实就是这么骨感。

根据通报的情形,涉事年轻人纵然有受害的一面,毕竟他滋扰辱骂在先。当然,涉事老人的行为确实过了头,但一来,他击打涉事年轻人的面部,是“肢体冲突”的一部分;二来,涉事老人由被滋扰者变成致人轻伤者,以至于受到刑事强制措施,这一变化着实令人唏嘘。

在还不掌握事件完整情况下就想当然地“推论”,多会出现所谓的“反转”。应该看到,一些事件发生时,情景较为复杂,如果不能以多个视角来审视,出现视觉和观感偏差也就不奇怪了。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按照片段式画面、作出“联想”式判断,不仅对涉事各方都造成伤害,而且对舆论生态有所滋扰,形成某种乱象。

地铁上这类身边事,关注度往往很高。人们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呵护之意,也溢于言表。显然,当人们痛斥老人逼人让座不成就动手时,出发点还是维护公共环境的秩序,希望对“霸蛮”者形成道义上的压力。但是,由于表错了情,会错了意,冤枉了当事人,反而带来种种被动。这一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批评他人非常容易,但看清本质、言之有理不容易。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唯有更冷静、更理性,避免浮躁和主观性,才能更接近事实“本尊”,让公共表达变得更深刻、更有价值。

此外,和某城上地铁后就处处惹事,他何以如此狂躁?是否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中受到其他因素刺激所致?出于对公共安全的考量,聚焦这些问题,加以关注并“解题”,同样值得思考。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