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值钱的是银子,而现代银子不值钱,五六块钱一克。花五百块钱买一百克银子,放进去就是20000g
可恶的曹贼 回复 @天寒修竹: 粮食在乱世才是硬通货,广积粮缓称王,在资源夯实的时候再去盘经济利用贵金属
32说投票的松弟都能分到肉🥩,大家投票🎫
里脊肉那么大纤维,小人能咬动吗
全部投了
乌三绕 回复 @听书目前两万五小时: 太牛逼了兄弟
作者前面描写一直都是按长宽高都乘200,这样的话体积会变成200×200×200=8000000倍。密度不变的话一克肉会变成8吨,一百多人就算两百人吧,平均每人能分40公斤,现在每人二两也就是100克,两百人也就是20公斤。剩下的两个人平分7.98吨吗?
冬天的一把串_白玉京 回复 @巫毒稻草人: 感谢老铁!我去扣制作组的钱给你买冰棍吃~
主角空有宝山而不自知 拿出一个牛或者一个马 现实中都价值连城
等会儿。在里面做光刻机的话岂不是能搞到 0.015 纳米了?
二两够吃吗
明朝你敢叫猪肉?
爺就是传说 回复 @TT_jhk: 明朝,猪通常可以被称为“猪”“豕”“豚”。虽然明朝皇室姓朱,但朱元璋在位时,并没有专门下令规定百姓要改变猪的称呼,不过百姓出于自发地对猪避讳,常将猪叫作“豕(shǐ)”。朱元璋亲自参与编写的《御制大诰三篇》里就有“黄牛一双猪一只”的内容,《南京光禄寺志》记载的洪武永乐年间的宫廷膳食中也有“猪肉炒黄菜”“烧猪肉”“猪肉撺白汤”等菜品名称,可见当时直接称“猪”也是很常见的。此外,“彘”也是古代对猪的一种称呼,在明朝之前就已存在,比如汉武帝刘彻曾叫刘彘。但在明朝时期,“彘”这个称呼相对用得较少。
多多更新,月票全部给你了
冬天的一把串_白玉京 回复 @听书目前两万五小时: 太牛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