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 在为新京报特约撰写的评论中,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表示,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也是我国第一张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主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30年。作为中国互联网重要的策源地,CERNET在这30年中实现了从跟随起步、赶超创新,到突破引领的跨越,可以看作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缩影。
在文章中,他还提出两点建议:其一互联网核心技术的攻克要依靠创新,在他看来我国在互联网体系结构和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发言权、话语权仍然不多,尤其体现在国际互联网标准的制定上。“中国想要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就要更多地参与互联网标准的制定,在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必须要有创新思维。”李星说。
其二,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更要以创新迎接挑战。“要实现技术的创新一定要留出空间,允许犯错、试错,这是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如果认真去做了,但是结果是失败的,就可以得出结论:此路不通,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互联网的很多应用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前行演进的。”李星说。
李星是我国互联网研究与建设的开拓者之一。作为核心技术专家,他参与设计和建设了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IPv6试验床CERNET-6BONE。他领导发明的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IVI,突破了IPv4向IPv6平滑过渡的技术瓶颈,对全球互联网过渡到IPv6单栈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在2021年入选国际互联网名人堂。
从使用者到建设者
1982年,李星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然而,李星与互联网的第一次接触与爱好和专业无关,而是来自对于通信的需求。为了节省国际电话费,李星开始使用全球计算机网络通信工具UUCP。UUCP需要用户自己手工设置电子邮件的路由,从此李星开始了互联网之旅。
1990年之后,互联网的使用者越来越多,各种网络杂志纷纷出现。李星所在的学校与苹果公司有协议,可以低于市场价购买苹果公司的Macintosh电脑。但当时Macintosh还没有中文操作系统,没法看中文网络杂志。闲暇时间他用C程序编写了一个免费软件"MacHanzi",这个软件在没有中文操作系统的情况下,也可以阅读简体汉字和繁体汉字的中文网络杂志。这个软件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免费Macintosh下载软件排行榜的前50名,使他在中国留学生中小有名气。
1991年,回到祖国怀抱的李星在清华大学任职,最不适应的就是没有网络,于是他四处呼吁建设中国的互联网。1993年末,中国第一个全国范围的互联网主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启动,李星被吸收加入项目。1994年,30多岁的李星从电子系进入新组建的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完成了从一个互联网使用者向互联网的转变,也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
CERNET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伴随CERNET的建设过程,也是李星从使用者变成专业研究者的过程。直到现在,他还自己写程序。李星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小机房,甚至还搭建了自己的私有云。
在上述特约评论中,李星这样描述CERNET最初十年的意义:它培育了中国第一批互联网用户,第一批互联网研究者、建设者,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们以及第一批互联网应用,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众多的第一:第一份电子杂志、第一个大型BBS站点、第一代互联网搜索引擎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探索,助力中国牢牢抓住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机遇。
创新不能循规蹈矩
在三十年的建设历史上,CERNET没有犯过技术路线错误,没有走过弯路。李星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要创新一定要有所不同,必须有新的想法。如果循规蹈矩、按照现有思路,一定无法成功。”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互联网的建设上,异步传输模式的使用很流行,被学术界和工业界主推。但包括李星在内的CERNET专家委员会研究后,认为ATM不可能是未来的方向,顶住压力选择了TCP/IP,时间证明了这个决策的正确。
2004年,在做IPv6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时,当时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都是采用双栈模式,既支持IPv4,又支持IPv6,但李星和专家组判断,要完成互联网本质的创新,就必须走一条新路。如果还沿用别人走过的路,那就还是跟随在别人后面,实现不了核心技术的突破。所以,CERNET2建设成了国际上第一个纯IPv6主干网。现在全球都提倡向纯IPv6过渡,可见这个路线CERNET2在20年前就走对了。
2007年,为了解决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路由安全问题,CERNET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真实源地址认证技术,该技术获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破解IPv4向IPv6平滑过渡的技术难题,CERNET团队发明了无状态的翻译过渡技术IVI,就是在否定了IPv6双栈过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重要创新。正是由于当时的大胆和超前部署,使我们国家在IPv6创新方面走得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远。
回顾CERNET在2004年至2014年的发展和建设。李星认为,这十年间,中国在技术创新中迎头赶上,逐步拥有、扩大了我国在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的话语权。2004年,全球首个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建成,拉开了中国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序幕,以此为平台,CERNET团队大力参与全球互联网技术标准制定领域的工作,在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技术,IPv6过渡技术等方面获得重大创新突破。实现了从最初阶段的借鉴与跟随国际互联网发展,跨越到对互联网核心技术与应用层面的追赶与超越。
最近这十年,他认为,中国互联网迈向突破引领阶段。2021年4月,CERNET的第三张大网——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高性能主干网开通,致力于对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探索和实践,为研究和设计各种创新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提供国际领先的开放性试验环境。2023年11月,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在我国面世,成为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的一项里程碑。
他也谈到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普遍难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中国主流社团仍然是传统的编程方式和传统科学研究的方式,而世界发达国家开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程序,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材料、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等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在设备方面,地缘政治博弈导致了中国高科技设备的进口受阻。“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正在带来的具有颠覆性力量的挑战?站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我们科技人员作出超前、正确的技术决策。”李星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