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四川省筠连县人工消雹作业中产生的一枚“哑弹”坠落在云南省彝良县一所民房内,致一人受伤。据筠连县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发布的情况通报,出现“哑弹”属于极小概率事件。
但气象“哑弹”毁屋伤人并非孤例。新京报记者搜索发现,2022年8月29日,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工降雨炮弹壳坠落在一商铺门口,险些砸到过路行人;2021年8月6日,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人工增雨火箭弹砸中村民房顶;2020年6月16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气象部门发射防雹增雨弹,其中一枚“哑弹”落入一村民家中,造成二人受惊吓送医;2014年8月15日,四川省资阳市人工降雨过程中,两枚“哑弹”砸坏乐至县两处民房,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地点、人员资质及安全保障工作等方面作出规定。
8月6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江苏某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负责人及安徽某县级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结合《条例》,解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和二人的对话。
新京报:什么情况下会发射气象弹?
受访者:一般是为了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出于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常见的有飞机作业,发射火箭弹、高射炮等。
新京报:如何选择发射地点?
受访者:作业地点都是固定的,且经过事先备案。一般发射方向上需远离城镇、学校、交通设施等人员密集区,我们当地主要发射的是火箭弹,要求发射地点一公里内不能有村庄。不同种类的作业安全范围不一样,主要参照各省份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和作业方式制定的细则。
新京报:发射出去的炮弹有危险性吗?
受访者:发射成功的火箭弹是带着降落伞落下的,速度不会太快。高射炮发射后会在空中解体,弹头炸成很小的碎片,落到地上应该危害不大。中空的筒状弹身部分有可能落在发射范围内,弹身是铁质的,有几千克重,可能会砸到人。也有极低的“哑弹”几率,炮弹没有炸开,“哑弹”重量达几千克,从高空坠落也有一定的风险。
新京报:落弹范围有多大?
受访者:不同作业规模落弹范围不同,有的是3到5公里,也有10公里的。
新京报:如何防止作业中出现安全事故?
受访者:按《条例》规定,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必须在批准的空域和作业时限内,严格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并接受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的指挥、管理和监督,确保作业安全。
气象局还应提前在网上公示作业时间段、具体位置、落弹范围,提醒人们注意躲避。公示中还会提示发现未炸炮弹应避免私自处理,要及时联系气象局。
新京报:落弹区内村民看不到网上公示怎么办?气象部门会联系当地政府提前通知疏散吗?
受访者:可能会在周围村庄的公示栏里张贴纸质公告,但一般不会专门联系当地政府。
新京报:作业前会发警报吗?爆炸时声音大吗?
受访者:没有警报。几百米外就听不到爆炸声了。
新京报:作业技术难度高吗?作业人员需要什么资质?
受访者:比较高,要求操作人员掌握气象知识,还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现在对操作人员没有资质要求,也没有考核,但是气象部门每年都会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条例》要求,作业人员名单须在公安机关备案。
新京报:出现“哑弹”伤人事件该如何解决?
受访者:根据《条例》,如有违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范或者操作规程等情况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其他规定,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禁止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条例》未对操作无误的意外情形做出规定。
根据四川省筠连县的通报,筠连县公安局、气象局、蒿坝镇政府、弹药生产厂家负责人已与伤者家属协商处理伤者医疗等后续事宜。下一步,当地气象部门将负责调查此次事故原因。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