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袍随着身体的转动轻轻晃动,灵动飘逸……在数字世界里,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澐身着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双手作揖,让人仿佛穿越到了800多年前的南宋。
赵伯澐的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对襟双蝶串枝菊花纹绫衫两件衣服织造工艺精湛,被专家称为“宋服之冠”。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曾作为向贵宾主要介绍的丝绸珍品而惊艳世界。
但是,要想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博物馆一睹赵伯澐“衣柜”的风采并不容易。文物服饰的保护有严格要求,须真空保存、不允许强光直接照射等等。真品在特定展短期亮相之后,更多时候都在“入库休眠”。好在,随着数字技术的引入,公众有了其他方式观赏这些珍品。
记者从浙江理工大学了解到,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数字时尚团队花费一年左右,和各方沟通并成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复原了六件服饰,“宋服之冠”也在其中。
如何在数字世界复原古人服饰?在进行数字复原的过程中,有哪些难点?不同物品的数字复原有什么区别?记者专访了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数字时尚团队核心成员、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时装技术学院教师钱狄青,解答上述疑惑。
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数字复原对象
宋韵文化是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钱狄青坦言,数字复原古人服饰是团队主动争取的挑战。
钱狄青所在的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于两年前,是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首批六家省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中心聚焦纤维材料先进制备技术、高端纺织与生态染整技术、未来纺织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数字时尚团队是攻关关键技术的团队之一。
“近几年大家都在谈宋韵文化,我们也在思考,数字时尚团队如何与宋韵能有所关联?这时就想到文物数字化复原。”钱狄青表示,赵伯澐的服饰被称为“宋服之冠”,如果能将其进行数字化复原,那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们团队之前也做过非常多的数字服饰,但服饰文物的数字化复原还是第一次。”
团队在与黄岩博物馆的交流中发现,此前博物馆也曾尝试过数字复原,由于技术限制等原因,服饰文物的数字呈现显得有些生硬。“我们本身是服装专业出身,现在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迭代,我们有信心可以做得更好,让衣服更具美感。”
拿到数字复原服饰文物的许可之后,钱狄青和团队成员一起全身心投入到六件珍贵文物的数字复原工作中。这六件文物分别是复原南宋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南宋对襟双蝶串枝纹绫衫、南宋圆领素罗公服、南宋环编绣丝履、南宋绢袜和南宋菱格朵花纹绮开裆单裤,其中南宋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南宋对襟双蝶串枝纹绫衫为国家一级文物。
“能够数字化复原如此珍贵的服饰,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钱狄青感叹道。
由于文物一直在仓库中封存,轻易不对外展示,钱狄青甚至没有见过这几件衣物的真容,近距离观察、拍照、触摸更是不可能。
“我们只能看到仿制品,还有博物馆提供的文物在各种时期的图片。”这也意味着,钱狄青和团队成员要在看不到也摸不到文物真容的情况下,完成六件服饰文物的数字复原,难度可想而知。
数字复原衣物 颜色和飘逸感是难点
如何对一件服饰进行数字复原?钱狄青介绍,文物服饰的数字化复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织物纹样的复原,一个是服装版型的复原。
考虑到文物服饰的特殊性,首先需要用AI复原出服装纹样的矢量图,“博物馆提供的图片更多是某一部分的图片,或者是纹样的贴图,一般比较模糊。”钱狄青介绍,在复原出纹样的矢量图后,团队成员要观察资料中服装的织物结构,并利用软件模拟织物的结构,结合复原出的纹样矢量图,建出数字面料。
建好数字面料之后,就要“打版”,也就是根据博物馆提供的图片以及服装的尺寸,做出不同的服装版片,进行缝合,做出一件“衣服”,再把之前建好的数字面料贴合上去,复原出带有纹样的一件衣服。
“最后要匹配赵伯澐数字人的身高进行穿着,这也是一大难点。因为他的穿着、搭配等等,都缺乏史料记载。”钱狄青利用现有的六套已出土的服饰进行了搭配。
钱狄青解释,在确定衣服图案颜色的过程中也并不简单,“文物出土之后,可能会随着光照、时间等各种外在环境的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这些衣服也是。”他提到,博物馆提供的文物图片本身颜色也是多变的,最初出土的衣物颜色跟现在相比也不同,究竟要使用哪个颜色?经过与博物馆专家的长期沟通,最后决定以衣物刚出土时的颜色为准。
虽然跟软软的、看似没有任何形状的衣服相比,相对固态有型的鞋子比较容易复原,钱狄青和团队成员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当时的鞋子主要运用了编织工艺,相对衣服的面料会相对硬朗一些。”
钱狄青提到,在此次复原的六件服饰文物中,难度最大的当数南宋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这件衣服整体呈黑色,领口与袖口处衬以宽边的淡黄色素罗,上有莲花纹样,花叶间隙还饰有四片心形叶环供八瓣小花的图案。
“它的质地比较特殊,属于纱丝,织物采用轻薄的提花纱,上面还织入了莲花纹样,织造工艺极为高超,数字还原难度也比较大。”钱狄青表示,纱袍为国家一级文物,十分珍贵,可供参考的资料少之又少,为数字复原增添了不少难度。
在数字复原服饰文物的过程中,衣物本身的飘逸感是团队成员努力实现的效果之一。钱狄青告诉记者,这与团队使用的柔性仿真技术有关,“使用柔性仿真技术复原出的数字服饰,可以像真实面料一样展现在人的眼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飘逸感。”
在钱狄青看来,数字复原的难点更多在于要根据衣物当时的使用场景做好搭配,原原本本地展现衣服原有的状态。复原开始前,整个团队就已经开始了查询资料进行调研,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
数字人穿着衣服的姿势是什么样的、衣服之间的搭配如何确定……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是团队和博物馆之间的无数次沟通,“博物馆的负责人非常专业,也很注重细节。比如内搭的白色衣服,领子是高一点还是矮一点、高多少才行,这些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才能确定。”钱狄青说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团队参与复原的六件服饰文物已全部成功交付。
钱狄青说,团队之所以可以专业地复原赵伯澐的“衣柜”,得益于团队一直以来从事数字面料、数字服装的开发以及虚拟仿真技术方面的研发工作。目前,由该团队制作的数字服装与实体服装的相似度已经可以达到90%。
“宋韵文化沉淀的智慧,不仅是一块瑰宝,更是一座亟须多层次、全方位挖掘提炼的富矿。”钱狄青表示,团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如此珍贵的服装呈现在公众面前,是对宋韵文化的一次生动展示与传承。未来,还会与团队一起继续创新,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贡献青年科技力量。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