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下焦篇 秋燥 白话文

卷三·下焦篇 秋燥 白话文

00:00
04:39

卷三·下焦篇 秋燥 白话文

七十八、燥邪日久,耗伤肝肾阴液,燥火偏盛于上,肝肾阴亏于下,上盛下虚,白昼身凉,夜间发热,或干咳无痰,或不咳嗽,甚至痉挛抽搐,或手足厥冷,用三甲复脉汤治疗,还可用大、小定风珠或专翕大生膏治疗。肾主五液而恶燥,有的外感邪气久留而伤及肾阴,有的由内伤而致燥,治疗都应以涵养津液为主。肝木依赖肾水的滋养,肾水枯竭,肝脏肯定不能发挥正常功能,所谓乙癸同源,就是肝肾同源。以上三方由浅入深,大定风珠的作用强于三甲复脉汤,且两方都用汤剂,取其治疗迅速之义。专翕膏取阴阳协调,乾坤安静之义,方中多用血肉有情之品,熬膏后再做丸,这是为了从缓治疗。因为下焦病位深远,而草木药物无情,所以采用有情的药物缓治。另外,突然出现虚损容易恢复的病证,则用复脉汤和定风珠;日久虚损,恢复较慢的病证,则用专翕膏。专翕膏的神妙在于以腥臭脂膏药物补人体下焦的腥臭脂膏,朱丹溪所说的知柏地黄丸,能够治雷龙之火而润肾燥。高明的医者自可知道两方的差异。一般甘味药都能补益,苦味药都能泻火。却不知苦能入心,容易化燥,另外雷龙之火不能用苦寒药直折,必须滋补真阴,肝肾阴液充足则火势自能平静,从而保持肝肾专翕的和顺之性;肾水不足则相火动而躁扰不安,这是因干燥引起的躁动。因此专翕膏善治雷龙之火。医者可在临床上进一步观察。

三甲复脉汤、定风珠方(并见前)专翕大生膏方(酸甘咸法)人参二斤(财力不足的,可用制洋参代替) 茯苓二斤 龟板一斤(另熬胶) 牡蛎一斤 鲍鱼二斤 海参二斤 白芍二斤 五味子半斤 山萸肉半斤 羊腰子八对 猪脊髓一斤 鸡子黄二十个 阿胶二斤 莲子二斤 白蜜一斤 枸杞子一斤(炒黑)

以上药味,先把龟板胶、鳖甲胶、阿胶和茯苓、白术、莲子、芡实分别另放备用。其余药物分别放入四只铜锅(忌用铁器,搅拌用铜勺),将血肉有情药物归为一类,装在两个铜锅内,植物药放入另两口铜锅中。四只铜锅都用文火熬炼三昼夜,去掉药渣,再将药汁煎熬六昼夜,把药汁合入一口锅中,继续煎炼成膏状,然后加入龟板胶,鳖甲胶,阿胶,再加入白蜜调和均匀,最后再将有粉无汁液的茯苓、白术、莲子、芡实研成细末,加入膏中,制成丸药。每次服二钱,逐渐加大剂量至三钱,每日服三次,一日大约服一两,一年为一个疗程。如妇女怀胎三个月即流产,属于肝虚有热,可于本方加天冬一斤,桑寄生一斤,一起熬膏,再用鹿茸二十四两研为细末,加入膏中制成就可以了。(本方是根据阴生于八,成于七的机理,所以用了二十一位药组成奇方,意在守阴,加味方则根据阳生于七,成于八,用三八二十四味药组成偶方,以生胎之阳。古时通利多用偶方,补益多用奇方,体现了阴阳互根的道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