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重心的4次转移!

中国经济重心的4次转移!

00:00
15:27

重要通知

我在知识星球创建了粉丝私密社群【柏年的财富圈】。社群中包含了我给粉丝的1对1粉丝答疑、专属文章、私密资讯、宏观判断、投资建议等,群内实时互动、资讯每天更新。具体加入方法和社群介绍,大家可在文末查看。

中国的经济重心,正在发生建国70年以来的第4次转移。

第一次是建国之初,为了方便使用日本遗留的工业设施,和就近承接苏联的工业援助,国家的工业中心,从民国时期的江浙一带,转移到东北。

东北成为新中国的长子。

第二次则是60、70年代,随着中苏交恶、以及美国第七舰队封锁我国沿海地区,我们开展“大三线建设”,运送大量工业设备、人员到中西部地区。

四川、湖北等中西部省份,建立了完备的重工业体系。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接入世界贸易体系,向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出口低端商品,我们的工业中心从内陆地区,重新向具有地理优势的东南沿海转移。

而今天,随着美国再度对我们施加新的关税制裁,“大博弈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中国的经济重心,正在发生关键的第四次转移。

而许多人的人生际遇,也将由此发生变化。

近些年来,很多人会感觉中国越来越强大了,我们的大飞机升空、新航母海试,国家实力蒸蒸日上。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亲戚朋友,有的人生活境遇却并没有改善,有的人生活压力反而越来越大。

这种“国家发展”和“个人命运”的割裂感,究竟是怎么来的?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正面临着这样的困惑,那么我强烈建议你把这篇文章看完,它可能会悄然影响到,你未来十到二十年的人生选择。

在我看来,很多人产生的这种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割裂感,其实是因为身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不幸落入到时代变革所产生的输家群体里。

因为从历史来看,每一次中美关系出现巨大变化,都会导致中国的战略转向,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除了文章开头,我简单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重心曾发生的4次转移,背后都有中美的因素以外。

中国的各级社会阶层,也曾因为中美关系的变化,而天翻地覆。

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

当时美国基于意识形态敌视中国,后面又遇上“中苏交恶”。

这就导致,我们在建国之后的近30年间,在国际上孤立无援。

这个时候,我们的战略主线是什么?是毛主席强调的“自力更生”。

但是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一穷二白,很多基础的工业品都没办法生产,怎么自力更生?

我们又不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苏联“老大哥”对我们的经济援助又停止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只有“对内”想办法。

由此,便衍生出了著名的“城乡二元体制”和“工农业剪刀差”。直白点说,那就是用农民的劳动成果,去补贴工业、刺激工业发展。

这种国家战略,落实到个人的人生际遇上,那就是带来的“农民身份”和“工人身份”巨大的待遇差距。

比如说工人,吃“商品粮”不说,生病了有职工医疗、老了还有退休金可以拿。而普通农民,这些待遇都是没有的。

在这种“城乡二元体制”下,衍生出来的一个奇特现象是,城镇户口和工人身份,一直到80年代都非常地吃香。

以至于在婚恋市场上,有些城镇青年即使有些身体残疾,照样有农村姑娘嫁上门来;而相反地,城镇姑娘嫁到农村去,却非常地罕见。

话说回来,工人待遇虽好,但是对很多农民来说,当初并不是没有选择的机会。

例如在50年代“一五”、“二五”时期,国家新建了一大批工厂、急需工人,很多工厂多次面向农村地区“大招工”。

但最后的结果呢?

却是很多农民还遗留一些“小农思想”,因为家里刚土改、分到几亩田,觉得温饱没有问题,也不愿意背井离乡,所以并没有选择去当工人。

反而是很多在村子里,无依无靠的孤儿青年,因为没有什么牵挂,才选择进厂。

那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此后二三十年,那些选择成为工人的人、和留在农村的人,人生轨迹从此就岔开了。很多农民后来再去想当工人,机会的通道却已经关闭了。

除了农村里的孤儿,50年代还有一批人,抓住了这个成为工人的机会,那就是那些政治敏锐度高、思想先进的人。

这些人抛弃了所谓的“小农思想”,觉得当工人好、响应国家号召,与国家的步调保持一致。

而时代,最终也给了这些人丰厚的回报。

但是当时间来到70年代末、80年代,一切情况又大不相同了。

我们都知道,这段时间中国发生了第2次战略转变,那就是“改革开放”。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改革开放,这是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深思熟虑的结果。

70年代,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的原因,意图拉拢中国,从而实现了对华关系的缓和。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并决定从中国台湾地区撤军;此后,一批西方阵营国家同中国建交。

可以说,如果没有中美关系的和解,那70年代末我们单独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很难的。

因为“改革开放”不是单方面的,我们想改革开放,美国要是拒绝怎么办?

而正是因为中美关系的和解,我们相对应地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才迎来了除“自力更生”以外的第二种发展模式:

那就是通过融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接受来自西方国家的资本和技术转移,积累发展所需的资本。

这一种发展模式,因为有外来资本和对外贸易的帮助,比我们建国后的“自力更生”模式,要快得多。

而新的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转变,落实到普通人的头上,那就是带来了两个“赢家群体”和一个“输家群体”。

两个“赢家群体”,第一个是“知识分子”。

我们都知道,知识分子群体中有著名的“新三届”。指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1977、78、79年三届大学生。

这一批人,今天大多都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从政的,成为政府高官;经商的,多是企业高管;留在学届的,成为学界大儒。

这一批人的人生际遇,比较他们生的早的人、和生的晚的人,都要好很多。

为什么“新三届”的大学生,后来大多成了“人生赢家”?

因为他们满足了中国战略转变后、新发展模式的需要,那就是成为中国与美国连接的桥梁。

例如,我们看克强总理的传记,他1978年上大学,大学里面给老师和同学们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是英语学得好。

同时,如果我们读很多“新三届”大学生、后来成为名人的他们的传记,大学里面他们干的最刻苦的事情,也是学英语。

基于同样的理由,80年代、乃至整个90年代的海外留学生,因为能更好的满足“连接西方、连接美国”的这种战略需求,如果选择回国,后来也都非常的吃香。

而这种上一辈的历史经验,也就导致了今天,很多中国父母将他们的子女送出国读书,试图复刻他们、或者他们身边人的成功轨迹,从而催生了前些年的“留学热”。

除了第一批大学生以外,还有一批人满足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新的发展需要,那就是“商人群体”。

和大学生“新三届”类似,商人群体中也有成材率特别高的一派,“92派”——指的是1992年“南巡讲话”、中国决定发展市场经济后,第一批选择下海经商的人。

为什么商人群体在90年代获得了成功?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中国想要融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就必须适应美国,打破旧的计划体制、发展新的市场经济。

而在中国转变经济模式之初,市场上有非常多的资源错配和信息不对称,由此给了商人群体倒买倒卖和掘金的机会。

例如传奇商人牟其中,90年代用500车罐头换来了俄罗斯的飞机,再卖给国内的航空公司,赚了1个亿。

这种资源错配和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今天市场经济已经充分开发的背景下,是不可能再有了。

同时,也因为我们打破旧的经济体制,从而产生了一个“输家群体”——那就是曾在建国后一度非常吃香的“国企工人”。

众所周知,90年代末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缘故,国内经济暂时困难,倒逼国企改革、工人大下岗。

但即使没有“东南亚金融危机”这种外部冲击,国企改革和工人下岗,也是迟早的事情。因为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产物,效率较低,不适应中国新的发展模式。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由国企主导对外贸易、成本太高,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在美国买家面前,是拼不过其他竞争对手的。

对外贸易这种事情,必须由讲效率、讲成本的民企来干。

也因此,一大批国企工人后来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变下的“输家”,这也是改革所带来的阵痛。

所以可以看到,历史上两次中美关系的巨大变化,带来的是中国社会从地域、到阶层的深刻变革,可以说是影响到了几乎每一个人。

而时间走到今天,中美从建国之初的对立,到70年代之后的和解,再到今天的大博弈。我们又面临建国以来,第三次大的中美关系变化,这才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美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促使我们国家做出新的战略转变。而当前,我们正处于这种巨变的漩涡当中。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新一轮的社会改革正在汹涌而来。基建、房地产、金融、互联网,体制内外、共同富裕、反腐倡廉等等。

它们都和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内在的联系。

那既然有改革、有转变,就必然会产生相对应的赢家和输家。

那些顺应国家改革和战略方向的人,就是赢家,而那些阻挡中国做出转变的事物,就会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所以在巨变的当下,正是我们去了解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去了解中国将做出什么样转变的时刻。

而这,也就是柏年在粉丝私密社群【柏年的财富圈】里即将推出的两个新栏目【中美博弈论】和【柏年财富说】的创作初衷。

其中呢,【中美博弈论】是我做自媒体创作这几年,有关中美博弈框架的一个逻辑总结。

后面我会深入分析,为什么中美最终会遭遇“修昔底德陷阱”,而我们国家又将如何去破局?

在这个历史转变的档口,中国经济当中的每一个产业,又会被高层赋予怎样的战略意义?从而给我们的就业和投资带来影响。

讲的是以十年为维度的“长逻辑”。

而【柏年财富说】呢,则会采取一个全新的制作模式,用更多的图表、更加专业的话语、类路演的形式,来分析最近资本市场发生的重大事件,会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家庭财富。

讲的是最近热门的“短逻辑”。

例如即将推出的第一期,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刚刚出台的楼市新政。

媒体热炒“国家队下场买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长、短逻辑搭配”,从而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经济问题分析框架,用于指导我们的人生中那些最关键的决定,助力大家的人生“少踩陷阱、稳步向上”。

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即将推出的【中美博弈论】和【柏年财富说】两个新栏目对你有帮助,欢迎加入我们的粉丝私密社群【柏年的财富圈】。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直接加入

【柏年的财富圈】是我精心打造的私密粉丝交流圈。这里有独家的经济判断、各类政策分析,以及过往13年我的一线投资研究经验分享。

帮大家扩展宏观视野、提升个人认知、强化投资理财能力。

“五大”专属服务:

服务一:会员专属文章,每周一篇

服务二:1对1会员专属问答

服务三:每日财经资讯分享与解读

服务四:会员专属数据服务

服务五:年度投资培训课

“三重”入会福利:

柏年240多篇往期文章合集;

柏年精选50本电子书,分为投资理财、宏观经济、企业管理三个方向;

柏年精选90份研报,帮助股民、基民们了解现在一线机构都在干什么,建立对于2024年资本市场的底层认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类似的社群服务价格动辄998元起,【柏年的财富圈】目前年费仅为298元,6月30日将恢复原价498元,等年度投资培训课上线后还会涨价。

通过社群提升对宏观大势和金融投资的认知,学会投资避坑的本领,并与柏年建立链接,这个价格绝对超值。

长按下面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加入,如有问题请添加微信:tides100。

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

点下方蓝字,看精选文章

- 柏年说 -

买黄金必看!投资黄金的正确姿势

柏年的铁粉福利,来了!

打破“铁饭碗”!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2855979

    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