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对外发布《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数据显示,2016-2022年,中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由33.1万亿元增长至46.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同时,2023年,GDP千亿元以上的县域有59个,超过400亿元有312个,200亿元以上的有761个,100亿元以上的有1298个。
报告提出,城市群和都市圈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千亿县诞生的重要因素。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快速发展,江苏省的园区经济、浙江省的块状经济以及福建省的民营经济均在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形成了重要的经验。
全国千亿县达59个 形成六大典型发展模式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有59个千亿县,10个县GDP超2000亿。千亿县以全国1.2%的陆地总面积、4.5%的常住人口,贡献了全国7.6%的GDP、1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0%左右的专精特新新“小巨人”企业。
截至2023年,全国有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慈溪市、长沙县、义乌市等7个超强县,其中,2023年,昆山市、江阴市GDP达到5000亿元左右,一举超过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7个省会城市。
报告指出,城市群和都市圈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千亿县诞生的重要因素。
报告进一步研究发现,千亿县形成了六大典型发展模式,一是以昆山市、江阴市、慈溪市、义乌市等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二是以晋江市、南安市等为代表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三是以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为代表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四是以龙口市、胶州市为代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五是以神木市、准格尔旗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驱动主导模式;六是以仁怀市为代表的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
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为例,该模式下,政府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一流公共服务功能。
具体举措包括打好民营经济、品牌经济、实体经济“三张牌”;围绕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提升产业竞争力等,以晋江市为典型,其培育出了纺织服装、制鞋2个超千亿产业集群,同时,围绕运动鞋培育体育科技、体育赛事等产业业态,还培育出了49家上市企业和系列知名品牌,优势产业技术装备已全面赶超国际同业水平。
最新百强县名单发布 11县市与之无缘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发布了2024赛迪百强县名单,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发展质效四个维度设置评价体系。
具体来看,排名前十的百强县包括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晋江市、太仓市、慈溪市、龙口市、宜兴市、长沙县。
从榜单可以发现,中国县域经济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占66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3席,东北地区仅占3席。
与2023年相比,不同区域进入百强的县域数量有所波动,东部地区上榜县域数量增加1个县域,中部地区减少2个县域,西部地区减少1个县域,东北地区增加2个县域。
此外,百强县中,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25席、15席和12席,其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4位。黑龙江省、吉林省、山西省、甘肃省等11省县域均无缘百强县。
最后,报告还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五大建议: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引领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厚植县域经济发展新沃土;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报告称,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应当聚焦“人、地、钱”等核心要素,以县域为重点,引导县域着力破解阻碍城乡要素市场化流动的各种障碍,重点降低县域城乡要素配置成本,保障乡村生产要素公平交易,避免城市虹吸效应。比如,吸引城市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乡村建设,如投资、合作、兼职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